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二题
本文关键词: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二题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感应”与“游心”是中国古代哲学两个很独特的认识世界的心理学观念 ,又被文学艺术家赋予审美心理学的意义。它们区别于唯物的“反映”论 ,强调审美主体外感于物后产生能动的心理反应以至心物互动 ,或是心可以不受具物具象的制约而“游于”无限的空间和时间 ,为人的精神创造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这两个观念在中国乃至世界美学领域 ,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
[Abstract]:"Induction" and "wandering heart" are two very unique psychological concepts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i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which are endowed by literary artists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 psychology,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materialistic "reflection" theory.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external sensation of aesthetic subject produces dynamic psychological reaction and even mental and material interaction, or that the mind can "swim in" infinite space and time without the restriction of concrete. These two concepts have special theoretical value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in China and the world.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中国古代的哲学、文艺学论著中 ,有着丰富的可以供后人运用和发挥的心理学资料 ,其中审美心理的有关表述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西方美学的“灵感”说、“移情”说皆可在中国文献中找到相应的论述 ,且还有不少在西方美学中尚难找到或难以准确对位的审美心理学术语 ,如本文所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魏博辉;人与自然:和谐—分裂—和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胡兆云;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与“力比多”学说[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汪化云;再说《庄子·养生主》中的“新发于硎”[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黄立志;论中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郁火星;中国古代绘画崇尚人品的思想渊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崔海正,刘凤泉;战国纵横家文学思想试探[J];东岳论丛;2002年06期
8 赵国乾;;论中国古典意象的美学意蕴[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9 杜贵晨;《西游记》的“七子”模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吴晓军;中国古代生态文化:为了复兴的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硕民;;汉儒说《诗》情志关系的哲学阐释[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2 罗斯宁;;论辛弃疾词中菊花和鸥鸟的意象[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潘俊杰;先秦杂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王永豪;无言的逍遥[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娟;孟庄心性论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吴嘉瑞;基于文献数据库和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松华;苏轼的思想与文艺观[D];新疆大学;2002年
2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3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陈庆;谢庄集校注[D];四川大学;2003年
5 李祥伟;论张爱玲死亡意识及其审美体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敏;论《淮南子》的德育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冯静;《黄帝宅经》考[D];浙江大学;2004年
8 陈春波;王国维“境界”说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范玉;遥远的回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淑萍;试论李渔的生活美学[D];暨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建玲;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郝相国;四时的美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生岩岩;中国古典审美活动“游”范畴通论[D];山东大学;2010年
4 范昌丽;秦汉环境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96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9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