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建构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建构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生态美学 天人合一 整体生态平衡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发展,应以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为理论支撑,以天人合一观统领下的万物齐一观、和而不同观来统筹地球的整体生态发展,这不仅可以解决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瓶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对和谐文化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ecological aesthetics should be suppor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culture as theoretical support . It can not only solve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of contemporary China ' s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 but also realiz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to some extent , and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harmonious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重要概念的起源与发展”的子课题“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概念与马克思主义文论”(08TJ0751074)
【分类号】:B83-069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在中国最大的发展特征,是它始终以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为深厚的理论基础支撑。自然万物和谐为自然美,是自然生态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地球生态的平衡,人与人的和谐为社会生态的平衡;人自身的和谐为精神生态的平衡。四者皆和谐便达到了共产主义,而当今我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春时;论生态美学的主体间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曾繁仁;当前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陶富源;“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杨福生;50年代前期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建设概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4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5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红专;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尺度的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奎清;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D];郑州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强;;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中西自然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宋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3 李启军;胡牧;;生态美学视阈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李振纲;李娜;;走向荒野:天地之美的现代回归——罗尔斯顿的生态美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曹立倩;黄智宇;;浅析生态美学思想在当代社会城市人生存危机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6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曾繁仁;;试论生态审美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代迅;;审美态度的恰当性:中国当代美学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鹏周;;新中国六十年美学研究历史回顾[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郭昭第;;美学的学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究竟有哪些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3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万莲子 王琼;中国生态美学的意蕴[N];文艺报;2005年
6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8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9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吴承笃 徐瑾琪 叶莎莎;西安:探讨人与环境关系[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2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5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3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亚梅;希腊神话的生态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小云;平衡论生态美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邵丰;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杨玉春;老子思想的生态美学解读及现代价值转换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朱艳雯;生态美学的哲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6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39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