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朱光潜与方东美悲剧观之异同看艺术和道德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从比较朱光潜与方东美悲剧观之异同看艺术和道德的关系 出处:《学术界》199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方东美 朱光潜 悲剧观 生命哲学 悲剧理论 本体论 尼采 悲剧精神 叔本华 道德关系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省社科规划办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省社科规划办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朱光潜和方东美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他们出生在风景秀丽的安徽桐城,年岁相仿,幼时受过严格的旧式私塾教育,,后又同在桐城中学就读。并先后留洋学有所成。可以说,他们都深谙中西方文化的精要,对新旧学之间,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矛盾体察甚微,皆力图重振日渐衰弊的传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义俊;台大方东美教授在东西方哲学会议上[J];文史杂志;1988年03期
2 罗卫平;论方东美的生存哲学[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李安泽;共命慧与圆融美——方东美哲学理境探赜[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易宪容;方东美比较文化哲学探究[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5 余秉颐;方东美哲学思想的理论归趣——与胡军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1年12期
6 余秉颐;方东美的生命本体论[J];江淮论坛;1998年04期
7 周为筠;;方东美:在“党”外的“书呆子”[J];共产党员;2008年15期
8 余秉颐;简论方东美的宗教观[J];江淮论坛;1996年04期
9 王剑峰;生命与艺术——方东美论中国艺术之精神[J];学术月刊;1998年11期
10 张允熠;方东美的《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J];安徽史学;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长珍;;方东美境界哲学的生命理趣[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蒋国保;;方东美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张健;;征服与遁逃——朱光潜喜剧美学思想初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6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宛小平;;简论方东美宗白华时空意识与西方时空意识的异同——兼论方宗俩先生以时空为形而上的艺术哲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宛小平;;论方东美生命、美和宇宙三位一体的建构[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宛小平;;美学史的写作——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非谈[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施保国;首家方东美研究所在安徽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李安泽;方东美的学术传承与流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攸欣;怎样作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王攸欣;良知与逻辑:学术批评之底线[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张贵君;朱光潜文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N];文艺报;2011年
6 陈运旗;朱光潜在乐山[N];乐山日报;2009年
7 宛小平 安徽大学哲学系;朱光潜:建立从认识到实践的开放美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丁杨;“亲历大家系列”带读者走近巴金冰心朱光潜[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肖鹰;学者的命运:坦诚面对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谢仲礼;在“朱光潜范式”下前行与突破[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保国;方东美论道家思想[D];安徽大学;2010年
2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石了英;台港及海外华人学者美学视野下的庄子阐释[D];暨南大学;2010年
4 孙琪;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06年
5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6 姜勇;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D];吉林大学;2008年
7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8 何方昱;“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芷烨;现代新儒家对传统佛学的诠释与借鉴[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北京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旭杰;方东美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敏;方东美的生命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刘峰;方东美对华严宗哲学的现代诠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晓霞;方东美生命本体论思想探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尚晋波;生命的蓝图—方东美人生境界说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佳惠;朱光潜写作理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滨;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10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08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0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