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8-01-11 11:23

  本文关键词: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 出处:《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明差异 审美现代性 中国 西方


【摘要】:中国和西方由于各自文明形态和文明进程的差异,导致了它们的审美现代性存在着两种根本的区别:一是在审美独立性追求上存在着差异,二是在审美对待现代文明的态度上存在着差异。
[Abstract]:There are two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aesthetic modernit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respective civilization forms and civilization processes: one is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pursuit of aesthetic independence. Seco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aesthetic attitude towards modern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中国和西方审美现代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两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一个在于西方的审美现代性追求的是摆脱理性、科学而成为独立的学科,而中国审美现代性则只是在远离政治、道德的独立性思想上有所觉醒;另一个就是西方审美现代性主要是批判现代文明,而中国审美现代性则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世丽,黄红平;浅析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何仁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与尼采的“透视论”——兼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哲学的主题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姚爱斌;康德、叔本华崇高论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薛雯;朱光潜的文艺与道德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杨茂明;;尼采的“权力意志论”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浩;;论情感、意志与创造性思维[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6 吕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以鲁迅为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孔寒冰;;“一边倒”锁定的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9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U

本文编号:1409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09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