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美学之“化”范畴解读

发布时间:2018-01-13 00:26

  本文关键词:中国美学之“化”范畴解读 出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化生 生命存在 美学范畴 中国美学 阴阳二气 周易 宇宙万物 中国古代哲学 重要范畴 中国古代美学


【摘要】:"化"是贯穿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发端于《周易.系辞传》:"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中国古代美学认为,"道"(气)是宇宙万物的最初形态,"道"的这种构成万物的构成态表征为"化"即是"生"。这种化生的精神实际就是"化",即一种生命精神的表征状态。
[Abstract]:"Hua"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running through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It originated in the Book of changes. Tao (Qi) is the initial form of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and the composing state of "Tao" is characterized as "transformation" that is "living", and the spirit of this kind of metamorphosis is actually "being". That is, a state of life and spirit.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中国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方面。同西方美学范畴的普遍性、逻辑性、抽象性相比,中国美学的概念范畴更多地具有具象性、直观性、诗意性等特征。因此,在中国美学范畴中,既有非常抽象的概念,如“道”、“天”、“理”、“气”、“象”、“心”、“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元,刘旭光,寇鹏程;从中西比较看西方美学范畴的特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武生;《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J];文艺研究;1988年04期

3 彭修银;论美学范畴系统中的悲剧[J];江淮论坛;1993年05期

4 彭修银;美学范畴的系统化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5 涂途;美学范畴研究系统化和深化的尝试[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8年01期

6 李晶;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势”[J];云梦学刊;2005年02期

7 叶作盛;新时期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研究状况概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黄少华;论哲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9 游友基;中国古典剧论中“趣”的美学范畴[J];齐鲁艺苑;1993年01期

10 张新京;近年来中国美学范畴研究概览[J];哲学动态;199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张玉能;;中国美学如何跨入21世纪[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10 崔勇;;中国民居研究的文化哲学思考论纲[A];2002年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振濂;要重视城市“文化生态”保护[N];光明日报;2002年

2 邹华;中国美学原点解析[N];美术报;2005年

3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5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冷卫国;对中国美学文化传统源头的追问[N];光明日报;2005年

7 代迅;跨文化转向中的中国美学抉择[N];文艺报;2009年

8 周纪文 朱洁茹;“中国美学三十年暨周来祥教授执教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周翼双;品味中国美学套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10 山东大学文学院 程相占;新世纪中国美学一瞥[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朱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生代电影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7 傅长吉;管理的人性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8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9 孙爱玲;《红楼梦》人文之思辨[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庆山;生命存在的“残破”与“美化”——对孙梨小说创作的一种探索[D];河南大学;2001年

2 申扶民;美学范畴与神话[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琦;丑·审丑·丑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继生;荒诞美学范畴的生成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季爱君;回归生命存在本身[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琴;《乐记》美学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7 俞香云;钟嵘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6年

8 杨春霞;中国古诗文学开放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周卫明;“和”范畴论略[D];南昌大学;2005年

10 周岩;黑土地的言说者[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6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16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5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