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关于禅宗美学本体论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1-13 17:09

  本文关键词:关于禅宗美学本体论的再思考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禅宗 美学 本体 本体论 空观 再思考


【摘要】:中国佛教各宗要建立自己的理论系统,只能在一种本体论上建构完成,它们都是以心性作为本体范畴,而以心本原说为本体论的最高形态。而《般若》之荡相遣执之妙用与《中论》之体法空,乃是各宗之共法,而非各宗据以建立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本体以及本体论。而禅宗把"心"(禅)作为本体范畴,作为自己在终极信仰中安身立命的源点,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禅宗哲学与美学是以"禅"作为本体范畴,以"立心"在"禅"的本体上建构了心性本体论。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ir own theoretical system, each Buddhist sect in China can only construct a kind of ontology. They all take the nature of mind as the Noumenon category. The supreme form of ontology is the original theory of mind, and the perfection of prajna and the emptiness of the body of the doctrine are the common methods of each sect. It is not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ontology and ontology on which the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build up the ideological system. But Zen takes "mind" as the category of ontology and serves as the source point for himself to settle down in the ultimate belief. Taking this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o construct its own theoretical system, Zen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take "Zen" as the Noumenon category, and construct the mental ontology on the Noumenon of "Zen".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近从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的“相关期刊论文(web)”读到了周全田先生的大作《禅宗美学的本体论空观》(原载《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6期),该文对拙作《关于禅宗美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与理论范式的思考》(原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中关于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的善恶报应作品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2 金小方;试论佛教的生命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李华华;体道与解脱——洪州禅对慧能心性论的现实性提升[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沈丹蕾;《五灯会元》的句尾语气词“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6 余卫国;论圣人崇拜及其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王渭清;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刘忠华;传统思维方式与创新思维[J];长白学刊;2001年05期

9 殷晓燕;论以禅喻诗与《沧浪诗话》[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陈兰香;汉语造词的思维方式及其修辞方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武青艳;;影响我国科学精神培养的思想文化因素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熊明;;鲁智深:理想人格范式的承载——兼从鲁智深形象塑造中的佛教内容考察其特殊地位[A];水浒争鸣(第九辑)——2006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晓雷;;经济思想史学科界定及研究方法的技术性要求[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康保成;;禅宗仪式与戏剧形态[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袁牧;单德启;;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现代化初探——以安徽九华山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6 刘卫林;;韩国诗话所载刘梦得诗异文与中韩诗话的互证[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杨秀清;;佛教的大众化与敦煌石窟——以经变画为中心[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8 皮朝纲;;匛益智旭与天台宗美学[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田道英;释贯休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文利;理禅融会与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永会;中国佛教僧团发展及其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6 刘亚丁;灵验记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王秀林;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健;艺术语言学意象原理及其应用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许宁;论隋唐佛教中的圆融思维[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方泽;理解与融通[D];安徽大学;2001年

4 代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再认识[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曾祥益;《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禅学痕迹[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6 王铭;唐宋之际“四书”的升格运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林志刚;关于武术与西方体育审美方式特征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志国;徐渭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骆晓倩;苏轼黄州文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马翔;中小城市行政中心设计的评判与反思[D];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国忠;;谁在接着朱光潜讲?——“主客观统一”说的逻辑展开[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2 谷鹏飞;;西方自然美观念的四次转型[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3 李新亮;;论新时期高尔泰的美学追求[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杨春时;杨晨;;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和丽;;美的理念与终极价值——柏拉图的美学价值论[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宛小平;;论方东美生命、美和宇宙三位一体的建构[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姚文放;;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平民主义美学[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罗坚;;生命的困境和审美的超越——庄子美学的生命意义[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本体论[N];光明日报;2001年

2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成员 卢甲甲;生态美学丛书:探究新的生态审美观[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4 董刚;“隐秀”美学观的成熟与中古自然主义哲学的兴盛[N];贵州政协报;2006年

5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刘士林;先验批判:以挽救的名义出场[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陈定家;推动美学从实践研究向关系研究的当代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和当代文化发展(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张再林 李军学;身体美学:西方与中国[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2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连杰;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海燕;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先方;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原理”教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陈鹏飞;生态美学:理论基础及其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文通;海德格尔的主体间性美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6年

4 鲍映辉;叔本华美学与《奥义书》思想的沟通[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姚爱斌;中西美学审美类型论比较——康德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对话[D];安徽大学;2001年

6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杨璐;中国当代自然美论的演进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拓展[D];山东大学;2012年

8 张源旺;荀子《乐论》的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3年

9 程薇;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论的成因及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谢许航;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197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197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8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