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后实践美学”——以“超越美学”与“生命美学”为对象

发布时间:2018-01-15 12:30

  本文关键词:论“后实践美学”——以“超越美学”与“生命美学”为对象 出处:《美育学刊》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后实践美学 超越美学 生命美学 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


【摘要】:"后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而非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逻辑起点是生命、存在(生存)等范畴,而非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实践观),虽然它指出了实践论美学的某些缺陷,具有一定的思想启示,但是它更多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建立在对实践论美学的理论精髓进行误解和曲解基础上的理论缺陷。"后实践美学"对于实践论美学的批评,"不仅把不同层面的研究作了混淆,而且不少批评都是不够准确,在学理上是经不起分析的"。这点,是我们当前推进实践论美学和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时,必须加以认真反思的基本问题之一。
[Abstract]: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is the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ical trend represented by life philosophy and existentialist philosophy, rather than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is the category of life, existence (existence), and not the Marxist concept of practice, although it points out some defects in the aesthetics of practice and has certain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However, it presents more theoretical defects based on misunderstanding and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essence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criticizes practical aesthetics. "not only has the research of different levels been confused, but many criticisms have not been accurate enough and can not stand analysis in theory". This is the time when we are pushing forward the stud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One of the basic issues that must be seriously reconsidered.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科学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建构研究》(12CZW0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新时期以来,实践论美学,或是经过其反对者的批判与否定,或是经过其倡导者本身的反思与转向,总而言之,走上了一条不同的流变之路。对实践论美学展开了猛烈地批评和质疑的,是以“生命美学”和“超越美学”为代表的所谓“后实践美学”派别。它们对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所形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潘知常;再谈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J];学术月刊;2000年05期

2 王庆卫;对实践美学的再认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曾军;;不彻底的后实践美学体系建构——评杨春时的《美学》[J];中州学刊;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10 胡振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廖秋红;媒介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D];暨南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阎国忠;关于审美活动———评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J];文艺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说之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读后[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杨春时;生存—超越美学的现代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吴炫;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三个问题──兼谈否定主义美学对实践和后实践美学的超越[J];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04期

4 贾玮;;实践美学讨论中的理论曲解与误读——与章辉博士商榷[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章辉;论审美超越——兼向邓晓芒先生请教[J];人文杂志;2003年06期

6 林朝霞;;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J];学术月刊;2007年04期

7 王天保;;走向批判的实践美学——实践美学的中西对话及其启示[J];东方丛刊;2008年03期

8 顾梅珑;;美学:超越二元对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索良柱;;“告别实践美学”的背后[J];探索与争鸣;2007年05期

10 栗永清;;新世纪实践美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文艺争鸣;2010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2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张伟;;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6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3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5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6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7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4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6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8 贾凡;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涵潇;韦尔施美学思想的“多元性”特征[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康雅雄;韦尔施美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8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28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7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