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雅斯贝斯“密码论”发微——兼与海德格尔、萨特美学观比较

发布时间:2018-01-15 19:22

  本文关键词:雅斯贝斯“密码论”发微——兼与海德格尔、萨特美学观比较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密码 雅斯贝斯 海德格尔 萨特 美学观


【摘要】:雅斯贝斯所致力的是一种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哲学。作为"生存"与"超越存在"的中介,"密码"自始即是其生存美学的运思枢机。由"密码"论及艺术,这是雅斯贝斯生存美学的韵致所在,也为我们比较雅斯贝斯与海德格尔、萨特的美学观提供了一个视角。
[Abstract]:As an intermediary between "existence" and "transcendence", "password" is the pivot of his survival aesthetics from the beginning. This is the rhyme of Jaspers's survival aesthetics and provides a perspective for us to compare Jaspers's aesthetic view with Heidegger's.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正文快照】: 一、“密码”:雅斯贝斯生存美学的运思枢机对一生致力于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哲学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来说,那标示人的自由选择、自我超越的“生存”(Existenz),既是其全部学说的辐辏点,也是其生存美学所立足的原初根源。离开“生存”,艺术就会被抽空为无决断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秀昌;;“轴心”突破与“境界”自觉——一种对雅斯贝斯“轴心时代”思想的读解[J];哲学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徐朝友;;斯坦纳译学的海德格尔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刘在泉;;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论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罗显克;;诗与思:存在的道说和倾听——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国文;;人文奥运与公民伦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秦健;;对克隆技术的异议及传统伦理应有的宽容性[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黎明;;雅斯贝尔斯与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陈,

本文编号:1429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29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8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