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化丑为美,意在自由

发布时间:2018-01-15 20:00

  本文关键词:化丑为美,意在自由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由


【摘要】:化现实生活中之丑为艺术之美,是就丑何以能具有审美意义而言。没有纯粹的美,也没有纯粹的丑,二者在现实生活中从来相互渗透。但美是人生积极的、正的方面,丑是其消极的、负的方面,丑是对人生正常类型的歪曲,人性总是倾于高扬美而隐避丑。化丑为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化丑为喜"、"化丑为崇高","化丑为悲"是化丑为美的几种主要形式。各种化丑为美的目的都在达到自由之境。有多少形态的丑,就相应地有多少种化丑为美之后的审美形态,更进而相应地有多少种不同形态的自由之境。
[Abstract]:Turning ugliness into artistic beauty in real life is the reason why ugliness has aesthetic significance. There is no pure beauty or pure ugliness. They have never infiltrated each other in real life. But beauty is positive in life. On the positive side, ugliness is its nega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and ugliness is a distortion of the normal type of life. Human nature is always inclined to exalt beauty and hide it. 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turning ugliness into beauty, "turning ugliness into joy". "turning ugliness into sublime" and "turning ugliness into sorrow" are the main forms of turning ugliness into beauty. Accordingly,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esthetic forms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ugliness into beauty, and then how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freedom.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4
【正文快照】: 一、丑何以能具有审美意义所谓化现实生活中之丑为艺术之美,当然不是指把丑本身变成美。化丑为美如何可能的问题实际上是指丑之所以能具有审美意义的关键何在衬托说认为,丑作为美的对照物,能更好地衬托美之为美。此说过于肤浅,兹不具论。一般比较认可的说法,第一是认为现实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胡玉鸿;;“自然人”的社会与“自然人”的法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邓晓芒;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王晚霞;一个迷失于真善美三维中的现实女人——从本体论分析包法利夫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陈全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社会学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陈望衡,吴海伦;观: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胡家祥;试辨康德界定审美活动的偏误[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胡经之,李健;风骨:古典艺术的美学风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肖双荣;;康德审美判断模型论[J];求索;2005年11期

10 毛明;《老子》“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3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4 袁建新;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6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7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8 尹松波;理性与正义——罗尔斯《正义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张彭松;社会乌托邦理论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治伟;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永久和平[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王泽庆;论“美是道德的象征”[D];安徽大学;2004年

3 尤强;文学艺术中的非理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耿余;试论《海鸥》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美学体系形成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4年

5 宋书强;论九十年代都市文学的现代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罗晓翠;西方现代艺术的两种发展倾向[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伍英鹰;自然与艺术的灵光辉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康大维;企业价值观的深层解读及理想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秀英;中国武术审美方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国忠;;今道有信:技术联结时代的爱[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悦笛;;美与日常生活:一种现象学关联[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胡家祥;;谈谈真、善、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洁;鲍桑葵的“丑”学初探[D];浙江大学;2009年

2 王黎黎;礼文之美:《礼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298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298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f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