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体验的性质及其中介性意义
本文关键词:论审美体验的性质及其中介性意义 出处:《社会科学家》200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审美体验的性质与人在体验时总是“身”“心”并用相关,审美体验的中介性意义与任何体验都是这样或那样的体察和验证相关。而审美体验的性质及其中介性意义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生活体验,就在于审美体验之“设身处地地想”更多地带有想象和联想的成分,而其“感受活动效果”更具有全面而深刻的意义。
[Abstract]: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nature and people in the experience is always "body" and "heart" and related to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the intermediary is any meaning and experience this or that understanding and verification. And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daily life experience, is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you think" has more imagination and composition, and its "feeling effect" is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体验,通常的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1](P1241)这一解释的前项凸现了实践活动对于体验的基础性意义,后项则显现了体验所蕴涵的“亲身经历”这一核心意义;但都或多或少淡化了体验所具有的主观性意义:前者把体验径直解释为“认识”,而把体验的情感性和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学雷;文本对话·三主机制·多元策略——阅读教学的主体间性探微[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孙毅;生存哲学对“个体之人”的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1年12期
3 田永胜;驳“王弼以老解《易》论”[J];周易研究;2001年01期
4 范晓峰;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J];中国音乐学;2001年01期
5 贺昌,黄云霞;五个主题词——李金发象征诗新解[J];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6 赵海;“拯救”与“逍遥”:中国文论的话语权力──从“存在论”意义对“失语症”的“思”的观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唐代兴;文学话语形态:文艺学研究的新视域[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期
8 张永清;生活世界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J];学习与探索;2001年05期
9 方新民;海德格尔视域中的传统真理观及其根本缺陷[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方新民;从海德格尔的视界看近代哲学认识论的根本缺陷[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刘强;;超越实践美学在生命美学基础上开拓发展[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明甲;从“物性逻辑”到“人性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2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张秀萍;环境保护社会制度建构的理论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4 杨琴;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6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顾瑞荣;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倪素香;善恶论[D];武汉大学;1998年
10 孙晓喜;观念的历史与历史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玲;论元杂剧中的女性意识[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小红;日常交往与人的发展研究[D];延安大学;2007年
3 马陆平;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支撑[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生梅;关怀教师生命:生命教育的深度观照[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立杰;现象学直观及其对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启示与意义[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杨晔;对“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争论的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军;葛洪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王学东;作为生命存在的诗歌[D];四川大学;2007年
9 李成;玄奘“转识成智”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宋娟;法律事实的形成与正当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朝纲;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体验的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2 王岳川;中西美学中“兴会”与“灵感”论之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 胡经之 ,王岳川;论审美体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4 高旭东;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讨论综述[J];文史哲;1986年01期
5 王英志;袁枚的山水景物诗[J];浙江学刊;1986年06期
6 陈伟;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原因何在──兼评“情感说”和“形象说”[J];求是学刊;1987年06期
7 王岳川;美育本体论[J];人民音乐;1987年03期
8 荣伟;文艺形态论——文艺学研究的本体自觉[J];江汉论坛;1987年10期
9 陈伟;文艺典型的美学性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10 刘路;就《睡着的南鱼儿》致邹志安[J];小说评论;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郭瑞;;“创作方法”辨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4 郑国铨;;论文学的价值观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5 潘红;;夹缝里的风景——论黄源深先生译《简爱》的审美特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振华;;山岳文化的美学内涵和审美体验[A];山岳与象征——2001山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傅承德;;丝竹优悠 美不胜收——民族音乐录制中的审美体验[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8 潘立勇;;阳明心学美学及其当代启示[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龚妮丽;;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姜鹰;;论如何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美育功能[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春发;文化产业:新世纪中国的支柱产业[N];文汇报;2000年
2 止庵;美的极端体验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牛童;音乐欣赏中的审美体验[N];新疆日报(汉);2001年
4 姚源源;深远的文化背景 崭新的美学探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杜普蕾;21世纪音乐课能教孩子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重庆市教科所 潘光玲;关于音乐审美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讨论[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南开大学 陈欣;摄影文学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影像文本[N];文艺报;2002年
8 刘正强;一本自出机杼的书论力作[N];云南日报;2002年
9 吴小红;强化青少年的审美教育[N];安徽日报;2003年
10 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李红梅;西北民歌美在哪?[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敏;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3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庆辉;诗兴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展辉;文艺新思维论纲[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谌莉;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艳辉;论王阳明的人格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5 赵赞;普通学校音乐教学模式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冷海鹰;心灵世界的生成[D];扬州大学;2004年
7 施进华;试论美育中的审美体验[D];扬州大学;2004年
8 宋证远;对篮球审美体验与美育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永红;对现实政治的观照与反思[D];安徽大学;2004年
10 何振浩;过去 现代 未来[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33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3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