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康德美学在中国三十年

发布时间:2018-01-16 17:24

  本文关键词:康德美学在中国三十年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康德 美学 艺术自律 反思


【摘要】:康德美学在中国已经经历了上百年历史,然而真正摆脱政治束缚,以较为自由、平和、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它却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回顾这30年,康德美学在中国的研究及其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可以看做是康德美学研究的恢复与重建期,90年代是康德美学研究的反复与繁荣期,而新世纪以来则是康德美学研究的细化与反思期。
[Abstract]:Kant aesthetics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but the real free from the political constraints, with a more free, peaceful, open attitude to look at it is in the 30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tudy of Kant's aesthetics i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stages: 80s of the 20th century can be regarded as the period of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Kant's aesthetic research. In 90s, the study of Kant's aesthetics was repeated and prosperous, and the new century was the period of refinement and reflection of the study of Kant's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
【正文快照】: 康德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尤其是其美学思想更是影响了西方近代几乎所有的美学流派。所以朱光潜先生曾说:“在西方美学经典著作中没有哪一部比《判断力批判》显示出更多的矛盾,也没有哪一部比它更富于启发性。”[1]蒋孔阳先生也曾说:“在美学思想中,康德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俊峰;试析康德美学中的若干矛盾[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6期

2 戴茂堂;试论康德美学的“半现象学性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朱志荣;康德美学方法论[J];江淮论坛;1996年03期

4 杨恩寰;康德人类学思想述评[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5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单世联;审美现代性的主题与问题——康德美学在现代中国[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5期

7 王元骧;;何谓“审美”?——兼论对康德美学思想的理解和评价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2期

8 曾繁仁;;是“判断先于快感”,还是“判断与快感相伴”?——新世纪重新阐释康德美学命题的意义[J];文艺争鸣;2007年11期

9 赵宪章;审美判断之二律背反——康德美学方法论之我见[J];学术月刊;1995年05期

10 叶秀山;康德《判断力批判》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意义[J];浙江学刊;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刘梅;;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陈海燕;谢林与德国浪漫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舒携溺;舒挽溺;;人类精神是艺术创新之魂——兼论形象思维与艺术形象[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4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5 张伟;;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8 王元骧;;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董学文;;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的几个问题——纪念改革开放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刘海龙;;传播游戏理论再思考[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丽虹;延安鲁艺音乐教育中的政治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敏;《文赋》“应感之会”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立军;艺术的公共领域与一个现代文本的解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焓;生态美育视域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许莹莹;侗族风雨桥的生态审美意蕴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何军斌;论生态农业景观的审美特性及其生态艺术价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顺中;论王国维的诗学观[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胡友峰;岳介先;;西方古代美学:范式与历程[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俞吾金;康德批判哲学的研究起点和形成过程[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5 邓晓芒;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黄克剑;“审美观念”辨微——对康德美学形而上祈向的一种探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唐桃;尘世之美与天国之美——论康德美学的两套思想体系[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8 蒋峦;康德的徘徊——康德纯粹美与依存美关系探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韩水法;《判断力批判》与现代美学十二问[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10 张玉能;实践的类型与审美活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存明;;论中国美学的方法问题[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年02期

2 刘小薇;;国内康德美学思想研究述评[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9期

3 李玉平;一部系统研究康德美学思想的力作──评《康德美学思想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王娟;;唯美与功利——康德美学新论[J];艺术探索;2008年06期

5 鄂霞;王确;;晚清至五四时期“美学”汉语名称的译名流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琴;;现代性的自我否定——浪漫主义视野中的美学及其当代命运[J];作家;2009年22期

7 曹顺庆;司空图与康德美学思想比较[J];江汉论坛;1985年03期

8 侯秀娥;;蔡元培对康德美学的接受与传播[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6期

9 付丽丽;;浅谈康德美学思想中的性别意识[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1期

10 曹俊峰;试析康德美学中的若干矛盾[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2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琛;;论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误区[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梁大明;;关于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反思[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6 陈海昌;;注重解题后反思,提高思维品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7 兰卓;郑清贤;;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反思[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8 刘自武;吴冬平;;浅谈山洪风险管理——“6.10沙兰镇山洪灾害”的反思[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9 王恩界;;实践社会心理学的内涵与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罗章;涂春元;;反思“政府责任”理论研究的现状——“政府责任”理论研究综述[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国华;痛失“蚕”机的反思[N];中国特产报;2000年

2 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从反思中崛起[N];人民公安报;2002年

3 陕西师范大学 张迎春 孙婷;应反思评价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张振楣;对旅游文化热的反思[N];华东旅游报;2002年

5 ;金属业对电子商务的反思[N];世界金属导报;2000年

6 记者 刘坚 王义伟;厦华反思技术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7 商义;关于网络经济神话的反思[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8 赵东辉 王攀;关于“安加现象”的社会反思[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9 浙江省宁海闻裕顺幼儿园 童海安;借鉴探索反思[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李宝林 何毅;对FDI“超国民待遇”的反思[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献玲;中国民办教师始末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吕颖;反思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9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欣;行动研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田俊芹;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与出路[D];山东大学;2007年

3 郝珊珊;大陆网络文学的十年发展和现实反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骆悟捷;社会法总论研究的反思与完善[D];湘潭大学;2006年

5 朱树静;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与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楠楠;传统语文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许华;渐变与反思[D];南昌大学;2007年

8 李广践;对J.House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姜正君;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性之思[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9年

10 吴可峰;教学行动研究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34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34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e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