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对立普斯“移情说”的接受与理解
本文关键词:朱光潜对立普斯“移情说”的接受与理解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移情论 感应 自然物 朱光潜 移情说 立普斯 浪漫主义 美学观念 主体情感 移情作用
【摘要】:朱光潜对立普斯"移情说"的接受与理解集中展现了两种观念模式的对撞和冲突。一方面,他接受了西方近代美学的认识论假设,首先把自然物看作了空洞的容器,自然物的情感是审美主体附加在自然物身上的;另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感应思维的影响,朱光潜又认为在艺术世界中自然物本身就是有灵性、能回应的事物。他对"自然物"的犹疑态度开启了反思近代美学观念的契机。
[Abstract]:Zhu Guangqian's accepta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mpathy theory" in opposition showed the collision and conflict of the two modes of ideas. On the one hand, he accepted the epistemological hypothesis of western modern aesthetics. First of all, natural objects are regarded as empty containers, and the emotion of natural objects is attached to natural objects by the aesthetic subject. On the other h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inking, Zhu Guangqian thinks that natural things are spiritual in the art world. His hesitant attitude toward natural objects opened the opportunity for reflection on modern aesthetic concept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在《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和《西方美学史》等重要著作中,朱光潜颇为推崇立普斯的移情说,反复指出移情作用虽不是审美经验的必要条件,却是美感经验中最广泛的现象。朱光潜把移情界定为审美主体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外物身上,而感觉外物和自己具有同样的情感。他还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慧,钱才云;浅谈建筑空间的特性[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2 李向伟;论装饰艺术的空间自律[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桑火尧;;笔墨混沌与自性观照——余任天绘画语言的哲学思辨[J];书画世界;2009年01期
4 莫志华;;试论语文课堂学习方法的优化——独立学院艺术生学习方法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6 蔡红燕;;心火中的涅i谩忧拇醋骺雌涞赖氯烁窦捌涫酥繹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7 张洪伟;文化夹缝中的性别抗争——谈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性别批判”内涵[J];滨州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8 胡雨霞;江俏俏;;浅谈艺术设计的个性化[J];成功(教育);2009年06期
9 俞春放;;诗性视角: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孟远;康定斯基抒情抽象艺术创作的心理基础[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春青;;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危机及其出路问题[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艾莲;曾永成;;从对生活的“反映”到文艺创作的“产物”[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胡寿荣;理智与直觉[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3 范东晖;建筑·审美·现代性[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发堂;建筑艺术鉴赏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战;西方造型艺术高峰的哲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顾黎明;线论[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8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9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苗苗;新疆当代油画平面性风格与平面意识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智慧;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移情理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袁平;重庆公共设施之窨井盖视觉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赵洋;羌族祭祀仪式的美学意蕴[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岳川;滨水的场所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晓燕;第三代诗歌批评论[D];山东大学;2009年
7 胡观毅;朝圣者之路——史铁生创作的心路历程[D];山东大学;2009年
8 苏宇;论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产生与发展[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扬;从审美心理学角度谈文学翻译[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庞小敏;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燕玲;移情论质疑[J];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05期
2 岳介先;立普斯的移情说美学[J];江淮论坛;1994年04期
3 万雯;试析“移情说”[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4 章启群;海外朱光潜著作的一种异常现象[J];读书;1999年08期
5 朱欣欣;最后的辉煌——《朱光潜全集》编辑手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杨红莉,董志民;朱光潜“三元调适”的文学观[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移情说的局限性[J];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02期
8 陈琰;论朱光潜的移情观[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周流溪;平凡的工作 高远的追求——朱光潜的历程(上)[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02期
10 斯非;移情说与接受论比较谈[J];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庆垒;;自然物权利论争综述[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尤战生;;朱光潜的美育思想[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宛小平;;美学史的写作——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是非谈[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宛小平;;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7 宋国彬;;“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可持续”行为与认知[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8 严厚福;;环境公益诉讼诉讼资格之确立——扩大“损害”的范围还是确立自然物的诉讼资格?[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9 李衍柱;;“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郭立强;刘卫东;;环境的制约与回应——临沂大学艺术中心组群建筑设计创作谈[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运旗;朱光潜在乐山[N];乐山日报;2009年
2 王攸欣;怎样作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王攸欣;良知与逻辑:学术批评之底线[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张田勘;鱼儿也有生存的权利[N];中国保险报;2006年
5 谢仲礼;在“朱光潜范式”下前行与突破[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肖鹰;学者的命运:坦诚面对学术批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文宣;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N];光明日报;2001年
8 ;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N];解放日报;2008年
9 钱念孙;朱光潜:艺术真谛的发掘与阐释[N];安徽日报;2001年
10 彭锋;所有自然物都是同等的美?[N];科学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2 高金岭;论朱光潜对西方美学的翻译与引进[D];山东大学;2005年
3 金建伟;亚里士多德自然目的论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何方昱;“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北京大学;2007年
6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7 郭玲玲;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学[D];吉林大学;2006年
8 秦艳华;20世纪30年代新文学出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敖玉敏;美学现代性遭遇朱光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滨;朱光潜早期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5 李杰;朱光潜的生命美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芬芬;[D];北京大学;2005年
7 南华;朱光潜悲剧美学思想与尼采[D];西北大学;2003年
8 陈恒;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雪莲;移境移情[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35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3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