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

发布时间:2018-01-18 03:05

  本文关键词:意向性理论与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 出处:《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意向性 审美对象 存在方式 想象对象 知觉对象


【摘要】:现象学哲学的意向性理论为解决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 ,本文对胡塞尔、海德格尔、英伽登、萨特、梅洛·庞蒂、杜夫海纳等现象学哲学和美学诸家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作了全面的梳理与分析。本文认为 ,在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视野中 ,审美对象不再是一种物质的或精神的 ,主观的或客观的实体性存在 ,而是一种超越了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二元对立的、非实体性的、意向性的存在 ,这种意向性存在是一种蕴涵着意义与价值的关系性存在 ;此种理论阐释对中国当代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Abstract]:The theory of intentionality in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provides a new methodological basi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existence of aesthetic objects. This paper deals with Husserl, Heidegger, Ingadden, Sartre, Melo Ponty. Dufheiner and other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ical and aesthetic scholars have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is issue. This paper holds that it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intentionality in phenomenology. Aesthetic object is no longer a material or spiritual, subjective or objective entity, but a transcendent substance and spirit,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binary opposition, non-entity, intentionality. The existence of intentionality is a kind of relational existence with meaning and value. This kind of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210093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无论是传统美学对美的本质的研究 ,还是现当代美学对审美经验的研究 ,审美对象都是其中的一个核心理论问题。审美对象究竟以何种方式存在 ?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对的观点 :客观论与主观论。在现象学的视野中 ,传统哲学中的主观论与客观论都是实体论 (所不同的是物质实体与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治经;;论人性与共同美[J];学术月刊;1980年09期

2 徐尚祯 ,郭化民;美是审美对象的客观评价[J];求是学刊;1981年02期

3 刘世昌;试论自然美[J];兰州学刊;1981年01期

4 全国高等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美学十讲》编写组;什么是美感?——《美学十讲》第四讲[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5 全国高等民族院校《美学十讲》编写小组;美感的生理心理活动[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6 武乾;试论美感的性质[J];哲学研究;1981年05期

7 朱恩彬;;“人化的自然”与美[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8 ;美感属于感性认识[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3期

9 ;怎样区分美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3期

10 朱立元;张玉能;;浅谈共同美的生理、心理基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2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刘敏;;先秦两汉自然观发展轨迹描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王音宣;;简论音乐接受美学的特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董巍;;编辑美的审美心理[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7 葛新德;;新闻摄影存在“异化”现象[A];1983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3年

8 李金坤;;《诗经》、《楚辞》山水美意识探赜[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李筱华;;天台、雁荡的另一种解读——兼论徐霞客山水游记的文学性[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10 陈伯君;;艺术,生活美的能动再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防工业出版社 新时代出版社 张又栋;科普创作的美学探讨(摘要)[N];科学时报;2000年

2 章祖安;书法中和美层次剖析(待续)[N];文艺报;2000年

3 ;生态文学四人谈[N];光明日报;2001年

4 李静;寓审美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尹旭;从审美对象的特征看继承与创新的美学意义[N];中国艺术报;2002年

6 王万举(本文作者为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到底谁在娱乐[N];河北日报;2002年

7 言鸿;商业广告的视觉污染不容忽视[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深圳大学教授 胡经之;摄影文学:审美新天地[N];中国艺术报;2003年

9 刘福智;从圆明园说开去[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李晓虹;对话与反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任军;建筑纪念性读解[D];天津大学;2004年

6 许丙泉;从快感到美感[D];山东大学;2006年

7 庄秀芬;古代朝鲜女性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静;论音乐艺术的第三度创作[D];河北大学;2003年

3 宋传东;意向性与杜夫海纳美学[D];苏州大学;2003年

4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5 梁川;宝玉通灵 应目会心——论宋代玉雕审美之转捩[D];四川大学;2004年

6 郭冬梅;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对深度的阐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瑞春;杜夫海纳:表演是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的必经之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丹宁;从自然形态到艺术形式[D];天津大学;2004年

9 姜超;作为独特美感形态的“张力美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春艳;自由生命的完善、丰富与提升[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39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39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6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