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20世纪前期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与逻辑内涵

发布时间:2018-01-19 06:26

  本文关键词: 世纪前期 中国审美现代性 一维性 逻辑内涵 出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西方社会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进程,现代性发展的道路迥异。西方的转型期是从产业革命开始的,是物质现代性先行发展,然后用审美现代性对其进行反拨;中国的转型期则是物质和审美两方面几乎同时担负着现代性发展的任务。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之下,审美现代性具有双重含义:在整体社会构架上按照"美的规律"建设中国社会的现代体系,在具体审美文化领域内从"民族独立"和"人的解放"两个维度推进社会的转型发展。审美实践中则表现出在整体进程上符合"美的规律"的一维性和在具体语境中由于社会要求的差别化而导致的两维度间侧重点不同的逻辑内涵。
[Abstract]:China and the West have experienced different historical proces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is very different.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the West started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developed first with the material modernity, and then reversed it with the aesthetic modernity.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China, both material and aesthetic aspects are shouldering the task of modern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Chinese society is und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anti-imperialism and anti-feudalism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esthetic modernity has two meanings: constructing the modern system of Chinese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beauty" in the whole social framework. In the field of specific aesthetic cultur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re promoted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 of human beings". In aesthetic practice, the aesthetic practice shows that it accords with the "law of beauty" in the whole process. The two dimensions have different logical connotations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social requirements in specific context.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随着“现代性”概念和思想自西方引介入国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结合中国20世纪历史进程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并在诸多领域掀起了现代性反思热潮。十余年间,中国现代性问题始终是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美学领域概莫能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邵志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性与价值反思[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陈伟;五四时期的新美学精神和新艺术形象[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陈伟;桂强;;现代性视野中的“红色歌曲”与“黄色歌曲”之审视[J];文艺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邢建昌;文学批评中的后现代话语[J];当代文坛;1998年01期

2 徐碧辉;美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启蒙——20世纪中国的审美现代性问题[J];文艺研究;2004年02期

3 熊月之;;论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异质性[J];中国名城;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鹏;理解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陈瑞红;审美现代性中的纨绔主义[J];学术研究;2003年12期

3 陈瑞红;纨绔主义与审美现代性[J];文史哲;2004年01期

4 侯新兵;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钟芸梅;蔡元培与审美现代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侯新兵;;精神价值层面的审美现代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徐岱;范昀;;审美,另一个方向的回归——评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9 寇鹏程;;“浪漫”范式的缺失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症结[J];社会科学家;2008年02期

10 彭文祥;;理论与阐释:审美现代性研究三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4 郑崇选;;审美现代性的追求与缺失——兼及对当下文学发展的一种批评[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5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宋一苇;;转型期中国美学与审美现代性问题[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7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林 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反思现代性:在审美的视野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潘公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现代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姜涛 (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大);“踪迹”背后的位置[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金惠敏;图像时代的文论碎片[N];文艺报;2005年

6 马佩林;美学研究的“关键词”[N];学习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火秀;审美现代性视阈中的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D];浙江大学;2010年

7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果;中国新时期审美现代性问题讨论的述评与反思[D];山东大学;2014年

2 刘瑶青;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3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佳音;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斯达尔夫人美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田婷婷;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上海怀旧”[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邹玲;《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郭少丹;消费与审美的对话[D];西北大学;2009年

8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戴文静;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林语堂诗文翻译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黄海;舞台民间舞的审美现代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1443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43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e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