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崇高美学思想初探
本文关键词: 梁启超 崇高 破坏 建设 英雄 崇高意象 趋向崇高之路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梁启超虽未曾直接用崇高一词谈论美 ,但是 ,他对变与动、破坏与建设的倡导 ,对英雄、豪杰、大丈夫的呼唤 ,对大鹏、蛟龙、江汉赴海、火山喷发等意象的描绘 ,对大多数人焕发昂奋、进取激情的期待 ,都表明他在高扬崇高美。这种从思想启蒙、社会改革的角度对崇高的倡扬 ,在当时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梁启超对崇高的倡扬 ,在任何时候都有激励人的作用 ,这也许是从纯学理的角度对崇高进行研究所无法企及的
[Abstract]:Liang Qichao did not directly use the word sublime to talk about beauty, but his advocacy for change and movement, de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his call for heroes, heroes, and great husbands, the depiction of the images of Dapeng, Jiaolong, Jianghan going to the sea, volcanic eruptions, etc. The expectation of exuberance and enterprising passion on the part of most people shows that he is exalting lofty beauty. This kind of advocacy of sublime from the angle of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and social reform was of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at that time. Liang Qichao advocated sublime.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study sublimity from a purely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which has an inspiring effect at all times.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小叶;“中体西用”论不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左玉河;从“经世之学”到“分科立学”——近代早期的学术分科观念及分科方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邬志辉;中国百年教育现代化演进的线索与命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刘云波;近代中国西学输入特点初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5 李运富;从《毛诗平议》看训诂中的逻辑问题(论据部分)[J];古汉语研究;1989年01期
6 宾长初;陈独秀与吴虞反孔排儒思想比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肖宏发;对史学人类自我认识功能的历史考察[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宾长初;离异与回归: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后的两次思想转变[J];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05期
9 黄敏兰;政治批判与学术建设——梁启超和鲁宾逊《新史学》的比较研究[J];世界历史;1993年03期
10 陈峰;;两极之间的新史学:关于史学研究会的学术史考察[J];近代史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晚清学术分科问题的综合考察[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龚云;20世纪30-60年代初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取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邓文初;民族主义之旗[D];浙江大学;2005年
3 胡金平;学术与政治之间: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历史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贵仁;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来全;董仲舒历史发展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丽;论司马迁在中国儒学思想史上的地位[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熊全慧;新民与新国[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耿晶;史眼与慧识[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张耀武;文化选择与教育现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颜娜;梁启超史学认识论思想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凌林;抗战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姜栋;20世纪大陆地区甲骨文书法实践状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志朴;;审美教育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建设[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姜桂华;梁启超崇高美学思想初探[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6期
3 王秀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当代审美文化建设[J];理论月刊;2004年02期
4 景州;;上海美学研究会举行1983年年会[J];哲学动态;1983年05期
5 陶东风;金元浦;;从碎片走向建设——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二人谈[J];文艺研究;1994年05期
6 代迅;;如何建设当代中国美学体系——从杨春时《美学原理》看美学教科书的撰写问题[J];文艺评论;2006年01期
7 李蕊;;浅议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J];剧作家;2007年02期
8 薛澍;;建设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体系学术讨论会综述[J];学术月刊;1991年08期
9 嵇山;;逻辑·历史·“自己运动”——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当代建设的一点探讨[J];学术月刊;1993年02期
10 徐碧辉;;“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召开[J];哲学动态;2006年10期
,本文编号:1527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27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