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美学的内在理路及其论域
本文关键词: 休闲美学 休闲 美学 日常生活 出处:《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美学视角研究休闲是由休闲、美学等各自特征以及交互关系所规定的。休闲在本性上是一种快乐,是一种追求日常生活意义的美;而美学的审美内涵实际上又与自由的游戏(休闲)特征极为一致。两者之间的内性关联为确立休闲美学奠定了合法的基础。当代休闲美学研究应着手于日常闲暇活动的审美关联,着眼于日常休闲体验的审美提升,并着力于日常休闲生活的审美建构。
[Abstract]:The study of leis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is defin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isure, aesthetics and interaction. Leisure is a kind of happiness in nature and a kind of beauty in pursuit of the meaning of daily life.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aesthetics is actu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ee play (leisure).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lays a legal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leisure aesthetics.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leisure aesthetics should focus on daily leisure. Aesthetic relevance of activity, Focus on the aesthetic promotion of daily leisure experience, and focus on the aesthetic construction of daily leisure life.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岳介先;美学研究的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潘家耕;略论大学生休闲教育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颜晓峰;论关系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陈鹂;游戏·生存——冯小刚贺岁片的喜剧特色及文化特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曾耀农;论影视的审美教育功能[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王琪延;北京将率先进入休闲经济时代[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7 汤宇华;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李杰凯;竞技运动文化系统广义进化过程及其机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朱寒笑;苗大培;;论运动休闲的哲学意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5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6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陈昕;论中国多媒体艺术光盘的艺术特性[D];厦门大学;2001年
4 赵文;从总体性思辨到症状阅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凌;王国维的“境界”理论[D];西北大学;2002年
6 毛冬宝;论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及其文化建设[D];中南大学;2002年
7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冯晓虹;基于度假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产品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庹权;我国社会转型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与趋势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婷;;无所不在的美——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侗族的体现[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刘彦顺;;从实践感、时间性与社会时间论马克思的休闲美学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3 毛崇杰;;美学“学科新形式的探讨”——韦尔施的美学思想悖论及进路[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刘艳梅;;美学的当代发展与美学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5 吴树波;;宗教休闲的审美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6 李朝阳;;论当代美学多元格局的建构[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7 张文浩;;时尚的功能与身体的呈现[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林琳;;生态文明的美学思考[J];中华文化画报;2011年07期
9 李新市;;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美育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06期
10 白福亮;;关于美——美学定义综述[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2 徐书城;;《美学大纲·序》[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张立斌;;美学:学科发展的体系性及界限性[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曾宪;;美学学科的困惑与觉醒[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法;;媚世(kitsch)和堪鄙(camp)——从美学范畴体系的角度看当代西方两个美学新范畴[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6 王湘桂;;美的创造的新领域——现实美创造的思考之一[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7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8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审美覆盖的三重压迫[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N];解放日报;2006年
2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志荣;生活中的美学[N];新华日报;2007年
3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彭锋;“美学与日常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4 贾媛媛;美学:从艺术哲学走向文化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5 艾秀梅;世纪初的美学新视窗[N];文艺报;2002年
6 彭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迷误[N];光明日报;2008年
7 张冰;充分发挥美学作用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张晶;“日常生活审美化”呼唤学理建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刘悦笛;当代全球美学的“文化间性”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冯宪光;和谐社会建设与审美意识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康艳;“审美日常化”理论话语辨析[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珏;1927-1937上海日常生活审美解读[D];复旦大学;2010年
2 向丽;审美制度——审美人类学的存在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志勇;公共关系的审美之维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莹;论宋代审美文化与宋代日常生活的融合[D];兰州大学;2008年
5 李平;王国维休闲美学思想[D];暨南大学;2006年
6 孔令霞;日常生活审美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袁志准;日常存在与审美灵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盈;日常生活审美化与都市消费空间[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许娅丽;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魏雪琳;消费文化和现代审美[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4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3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