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无所为而为”:从儒家心性之学到中国现代美学

发布时间:2018-02-27 08:19

  本文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心性之学 审美功利主义 动机论 意识形态论 义利之辨 审美现代性 傅铜 西方美学 吴宓  出处:《文艺研究》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无所为而为"原属儒家心性之学对孟子"义利之辨"的阐释,从老子"无为无不为"演化而来,要求道德行为出自纯粹动机,成为宋明儒心性修治的核心教义。至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国族救亡语境中,在对传统道德动机论的反思下,"无所为而为"溢出单纯的道德论域,开始阐释审美、认识等活动。20世纪20年代,受梁启超新释的影响,该说被广泛用来阐释审美和学术独立论,同时陷入意识形态论争;另外,在吴宓、傅铜等人处,"无所为而为"成为英文"disinterestedness"的对译词。20世纪30年代,朱光潜、宗白华以该说译介西方美学中的核心命题。明此流觞,可上续中国现代美学的本土学术谱系,下抵中国审美现代性之核心——审美功利主义。
[Abstract]:The interpretation of Mencius'"differentiation of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in the original Confucian theory of "doing nothing but doing nothing" evolved from Laozi's "all acts for nothing", requiring moral behavior to be derived from pure motive. By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salvation, under the introsp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motivation theory, "nothing to do" spilt over the pure moral field, and began to interpret aesthetics. In 20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iang Qichao's new interpretation, this theory was widely used to explain aesthetic and academic independe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fell into ideological controversy; in addition, in Wu Mi, Fu Tong et al., "doing nothing but doing nothing" becomes the translation word of "disinterestedness" in English. In 30s, Zhu Guangqian and Zong Baihua translated the core proposition in western aesthetics with this theory. The beginning of this process can be seen 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native academic pedigree of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The core of Chinese aesthetic modernity is aesthetic utilitarianism.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审美功利主义思想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关系研究”(批准号:12BZW016) 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美学与清末儒学的思想谱系研究”(批准号:13NDJC152YB)成果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4 李国飞;彭秋香;;简论近代“新民思潮”的逻辑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谢文平,韦良德;开展美育教育 塑造高尚人格[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袁启君;;湘西情结与沈从文军旅小说创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吴永;;近代知识精英的“国民”话语及其政治维度刻画——以梁启超和陈独秀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8 陈丽平;李义发;;1917年后梁启超的法律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常安;;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孙金波;;叶适易学的经世特征[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敦琴;;张謇“中体西用”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3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徐新平;;维新派对新闻业务的理论探讨[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5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郑玉明;;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美学体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何轩;;梁启超小说功用观内在理路与困境解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10 周文;;意气之争抑或主义之辩?——对1926年郭沫若、巴金论战的再考察[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修银;刘毅青;;中国现代美学传统之发掘[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2期

2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10期

3 俞巍;江山;;论中国现代美学的基本走向及影响[J];大舞台;2013年11期

4 ;中国现代美学仍在“前美学”阶段[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1期

5 肖友;;《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问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6 吴中杰;;开拓期的中国现代美学[J];学术月刊;1993年06期

7 邹华;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J];人文杂志;1996年04期

8 李应龙;中国现代美学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文化走向[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李应龙;中国现代美学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文化走向[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杜卫;;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健;;梁启超的文体革命与中国现代美学模式的确立[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金雅;;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及其当下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蒋孔阳;;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现代美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4 李庆本;;中国现代美学的四种形态[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5 王德胜;;现代中国美学历程——中国现代美学史三题[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6 ;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目录[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杜书瀛;颇有特色的现代美学文献选编[N];文艺报;2009年

2 郑玉明 冯学勤;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9年

3 金雅 聂振斌;现代美学的基本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张永健 刘茂华;中国现代美学传统的发掘和重释[N];文艺报;2013年

5 潇牧;中国现代美学的初启与西学[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浙江理工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心 金雅;人人都做“美术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金雅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梁启超:以趣味超拔人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李晓雯;艺术的精神与哲学的思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于m8;中国现代美学中“艺术”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傅千里;管窥中国现代美学对话“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宁;中国现代美学审美形态论[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晨;中国现代美学中“意象”、“意境”概念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霍婧;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田雷;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崇高审美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柳莉;“美感”概念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演变[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41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41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1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