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的勃兴:泛审美中的“生产快乐”原则
本文关键词: 大众文化 唯审美 泛审美 审美文化 出处:《探索》200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唯审美的精英文化启蒙到泛审美的大众文化狂欢,当代美学逐渐走出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范式,进入到新型的社会行为学范式。大众文化的审美实质是一种以“欢乐”为核心理念、以新型技术拓展想象时空的自由体验,在价值上它走出了两千多年来的形而上学迷雾,给感性的艺术化生活以较高的地位,完成了文化与审美从单一纯粹的、神性体验的精神圣祭到多元共生的、世俗生活的日常消费的巨大转换,形成了艺术(审美)与生活(现实)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
[Abstract]:From aesthetic elitist culture enlightenment to pan-aesthetic popular cultural carnival,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has gradually stepped out of the traditional metaphysical paradigm. Entering the new paradigm of social behavior, the aesthetic essence of popular culture is a kind of free experience of expanding the space and time of imagination with new technology and taking "joy" as the core idea. In value, it has walked out of the metaphysical fog of more than 2,000 years. Giving a higher status to the sensual artistic life, completing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e and aesthetics from the spiritual sacrament of a single pure, divine experience to the daily consumption of a pluralistic, secular life. Formed the art (aesthetic) and life (reality) two-way interaction and deep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 浙江传媒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象与哲学批判研究》(06BZX01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G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风;;新世纪作家群体创作风貌论略[J];中州学刊;2010年01期
2 向弋;;对电视魔术节目的理性反思[J];新闻前哨;2010年03期
3 殷旭辉;王华;;文化与政治——评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J];学术论坛;2010年01期
4 张海钟;冯媛媛;;文化类型论与中国区域文化心理类型解析[J];阴山学刊;2010年01期
5 冯黎明;刘科军;;文化视域的扩展与文化观念的转型——对当前文化理论创新问题的考察[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1期
6 文苑仲;;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功能论[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2期
7 李芳;;文学经典的戏仿化[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1期
8 于洋;;浅谈手机短信语言[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9 党岱;杨丽;;大众文化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流行音乐审美教育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年02期
10 赵永康;;无形的意义——在当代语境下的文字演绎[J];美术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乃举;黄翔;;基于文化生态理论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丁文超;;畅销书研究:基于社会心态研究取向的探讨[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钱元元;;浅议出版传播的大众化和分众化趋向[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4 史志高;吴涛;;关怀公众:构建媒介生态与消费之新向度[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志文;;讲坛神话与消费盛宴——“后讲坛时代”的消费文化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路俊卫;秦志希;;由新闻学关键词的演进看新时期新闻观念的嬗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龙生;费利君;;论设计批判在设计管理评价体系中的作用[A];创新设计管理:2009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杨玳Z{;;消费时代大众传媒的审美文化特质和创意产业发展[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传印;;关于“易中天现象”的若干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陆静波;;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构建太仓文化软实力的几个问题[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霁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 刘莎莎 郑丽虹 杨媚 王俊 梁婷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李萍;2009深圳宣传文化建设十件大事[N];深圳特区报;2010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朱珉迕;快乐奠定“90后”情感基调[N];解放日报;2010年
3 小浪;知识分子埃科的类Twitter书[N];东方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田明霞 实习生 邓玲;爷爷撰文孙女作画 历时十年画嫘祖[N];绵阳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晓芳;龚次敏答陈锦涛 上市有优势也有矛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熊英 杨瑶 本报记者 王官伦;德州高标准援建北川新县城文化中心[N];绵阳日报;2010年
7 饶曙光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关于贺岁片与贺岁档的思考[N];中国电影报;2010年
8 若如;从《阿凡达》看电影票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9 桑胜文;廉政文化建设: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犯错[N];工人日报;2010年
10 市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 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人文环境组组长 周奉真;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N];平凉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凌;自恋时代:大众文化中的疾病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石竹青;大众传播时代的电视艺术性[D];辽宁大学;2009年
3 张秀清;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南开大学;2009年
4 金花子;中韩电视剧叙事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侯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6 张延文;世纪之交的诗歌传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曹磊;当代大众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观念与景观设计[D];天津大学;2008年
9 李凤英;文化全球化:一体与多样的博弈[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苏凡;当代创意时装中装置手法的应用[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杨洋;90年代后文学性书籍插图中的流行因素解析[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马婷婷;电影对时尚的传播与制造[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贾颖;中国青年消费文化对新世纪广告传播的影响与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5 胡大鹏;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对启蒙文学的消解[D];吉林大学;2009年
6 丁莹;约翰·费斯克媒介文化研究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燕;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理想文化人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培森;大众文化兴起中教师幸福惯习的失落与复归[D];西南大学;2009年
9 王安琪;大众文化与都市报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王慧;大众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54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5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