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思维与文艺阐释
本文选题:审美主体 切入点:审美意识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只有以新的方法论为武器,才能对文艺进行科学的阐释。我们在中介思维指导下,以系统论和发生学的方法,把文艺放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这三大生成系统中加以完形考察,必然得出文艺是审美意识的自由物化形式之新论。
[Abstract]:Only a new methodology for weapons, to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terature. We are intermediary think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ystem theory and learning method, th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nking and exist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Gestalt aesthetic subject and object of the three generation system in the new freedom is bound to get a materialized form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毅然;简论美和审美意识的阶级性和共同性[J];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2 杨治经;;论人性与共同美[J];学术月刊;1980年09期
3 李致钦;;论审美意识的产生及其特征[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全国高等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美学十讲》编写组;什么是美感?——《美学十讲》第四讲[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5 魏全和;审美对象初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6 王德勇;文艺理论教材体系必须改革[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1期
7 周来祥;审美情感与艺术本质[J];文史哲;1981年03期
8 袁济喜;;关于“声无哀乐论”评价问题——兼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J];学术月刊;1981年12期
9 李致钦;;论原始神话的美学价值[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10 杨春时;论审美意识[J];求是学刊;198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全国美学会议学术报告会结束继续分组讨论美育等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5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6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7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徐书城;;美学方法论改革刍议——马克思主义和美学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于乃昌;;走进边缘——中华美学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洁;美术馆,,应请更多观众走进[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湘雅医学院附二院老年病科副教授 屈晓冰;治不了则临终关怀[N];大众卫生报;2000年
3 乔羽;“终于进入了专家的视野”[N];光明日报;2000年
4 张慧敏;服饰美的畅想[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5 曹瑞金;正确认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6 李一安;强化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N];人民日报;2000年
7 明照;文学与科学携手[N];文学报;2000年
8 李运抟;文化散文:关键在文化意识[N];文学报;2000年
9 羽军;现代意识与审美超越[N];文艺报;2000年
10 雷达;中国文化怎样影响世界[N];文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红霞;宋代女性文学审美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常俊玲;回返审美之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龚黔兰;信仰与美——回族文化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5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盛莉;《太平广记》仙类小说类目及其编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永春;科尔沁萨满神歌审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潘慧琼;南朝文学批评意识的两个维度[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吕品秀;现代西方审美意识与室内设计风格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波;艺术欣赏中的审美偏差[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莺;艰难的心路历程——当代城市女性小说的女性审美意识流变[D];暨南大学;2001年
3 贾玺增;近代西方非主流服饰发展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2年
4 邹晓霞;南北朝边塞诗的审美形成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茂叶;魏晋玄学名教与自然之辨的美学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三浦由利子;《源氏物语》与中国文化[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7 李庆霞;钗黛形象接受史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8 汪涛;论20世纪音乐剧的发展历程及其美学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盛百卉;审美意识形态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晓春;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66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6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