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试论农业审美愿景——新农村建设与环境美学

发布时间:2018-03-05 00:33

  本文选题:农业 切入点:农村 出处:《江淮论坛》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渔猎、农业、工业是人类历时并共时存在着的三种主要的生产方式,相应,自然界、农村和城市是人类历时并共时存在的三种主要的生活环境。目前的城市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按城市的模式改造农村,实际上是消灭农村。这种做法体现了工业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出现,实际上正在将社会推向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已有向农村回归的趋势。农业生产本来更切合人性,而农村也本具有宜居和乐居的优势。这种优势,在落后的生产力的条件是低层次的,但借助了工业社会高科技的优势和后工业社会新的农业观念,它有可能发展到新的水平。未来的农村将成为人类理想的生活环境。未来的农业应让人类更幸福。
[Abstract]:Fishing and hunting,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are the three main modes of production that have existed in human history and time, corresponding to nature, Rural and urban areas are the three main living environments that have existed in human history and time. The current urbanization move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areas according to the urban model and, in fact, the elimination of rural areas, which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industrial societies.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high technology, such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ctually pushing society into the post-industrial era, where cities are returning to the countryside. The rural areas also had the advantages of livability and enjoyment. This advantage was at a low level in the backward productive forces, but with the help of the high-tech advantage of the industrial society and the new agricultural concept of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to a new level. The countryside in the future will become the ideal living environment for mankind. Future agriculture should make mankind happier.
【作者单位】: 荆楚理工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83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金波;大连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的意义、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 任志雨;贺超兴;李树和;张志斌;;丛枝菌根真菌对有机栽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年06期

3 吴大付;;河南省沿黄稻区有机稻生产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4 丁俊杰;黄瑞斌;孙好亮;;有机农业生产病虫草害防治关键技术[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年09期

5 席运官;王涛;;太湖流域发展有机农业控制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年05期

6 聂洪生;;万载县有机生态旅游的探索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7年11期

7 段敏,赵锁劳,王波,张瑞明,张欣;西部地区有机食品发展现状及前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刘晓霞;;发展有机农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年01期

9 何雄奎;改变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10 何雄奎,曾爱军,刘亚佳,严苛荣,汪健;水田风送低量喷杆喷雾机设计及其参数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洪强;;有机果品生产特点及发展对策[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晶;铁梅;张崴;;有机食品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汪庆平;黎其万;刘家富;王建军;;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及不同认证体系间的关系[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4 贺超兴;张志斌;王怀松;;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设施蔬菜富有机质土壤栽培新技术[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杨洪强;;吸收传统精华 通过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赵伯涛;黄晓德;钱骅;张卫明;汪来生;刘湖南;;有机生姜生产的关键技术及规范研究[A];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全国中药关键技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尹世久;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温明振;有机农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刘兴旺;基于有机认证完善的东北地区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继强;从有机认证制度论我国有机农业发展[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魏民;不同有机土栽培基质对大棚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孙振;先秦科技思想对现代化建设的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侯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5 郭兴林;S公司有机生态农业供应链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郑书莉;国际绿色营销——我国企业进占国际市场战略选择[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王波;秸秆型栽培基质的理化特性及其对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8 高文化;古丈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京郊山区生态村理想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李润根;江西省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望衡;陈李波;;自然性与文化性的统一——环境美学的新视界[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李欣复;论环境美学[J];人文杂志;1993年01期

3 赵冬初,李连英;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贡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陈望衡;;自然与人共同的创造——大地艺术的美学思考[J];艺术百家;2008年04期

5 胡玉娟;自然环境美学初探[J];学术交流;1999年02期

6 刘新叶;;美学研究的重要拓展——评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J];美与时代;2008年04期

7 张敏;阿诺德·伯林特的环境美学建构[J];文艺研究;2004年04期

8 彭锋;环境美学的兴起与自然美的难题[J];哲学动态;2005年06期

9 陈国伟;鲁迅小说环境美学浅谈[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1期

10 刘悦笛;;从“审美介入”到“介入美学”——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访谈录[J];文艺争鸣;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祝英丽;李小建;;欠发达地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田录梅;张文新;王姝琼;Doran C.French;;农村独生青少年与非独生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友谊与孤独感[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陈楚珍;;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信息系统建设探讨[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方祥英;胡小平;陈可;聂红;蔡虹;;城市与农村抗原种类调查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杨迎旭;;国外土地整理经验对我国城市边缘农村城市化的启示[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钮堂柏;;浅谈农村弱势家庭的子女的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胡泉;汤丽莎;;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之我见[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钟耀琮;刘晓英;;结核病控制工作在农村可持续性发展的初步探讨[A];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夏涛;刘迅;;重庆市巴南区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赵莉;;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胡秀军;霍市技术能人成为致富“领头雁”[N];通辽日报;2008年

2 草禾刀;警惕农村赌风蔓延[N];安徽日报;2005年

3 刘浦泉;北京对农业生产超限额用水征收水资源费[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记者 薛晓霞;农业生产每年增投2000万[N];兰州日报;2006年

5 记者 江致礼;本市开征农业超限用水资源费[N];首都建设报;2007年

6 本报驻朝鲜记者 赵嘉鸣;朝鲜大力发展农业[N];人民日报;2005年

7 记者 金贵满 通讯员 吕晓波 李建庭;发挥农村“状元”排头兵作用[N];三峡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向未来 赵陈;巴山春来早[N];巴中日报;2007年

9 首席记者 罗成友;基础不强 投入不够[N];重庆日报;2005年

10 魏永刚 李己平;心心相印话“三农”[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赵其宏;经济转轨中的农村金融风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赵志刚;区域农业资源评价与农业景观单元设计[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4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李丽雅;我国大城市地区现代都市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海新;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农地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任晓东;基于财政职能视角的“三农”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李海红;论20世纪60年代农村“四清”运动[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珊娜(Susana);土地,,收入与农民流动-四川省的实地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马婧;现代农业景观的审美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文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陈敏;农村高中开展选项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石裕东;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D];武汉大学;2005年

6 于杰兰;中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律规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杨秀君;农村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尹德艳;农村初中生亲子关系状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冯烨;湖南丘陵地区乡村农业景观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叶苑;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568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68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