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咸学的先声——兼论美学与丑学的合题

发布时间:2018-03-17 15:16

  本文选题:咸学 切入点:美学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美学处于嬗变之中 ,丑学也在演化之际 ,它们向何处去 ?前景又会如何 ?本文认为 ,华夏的“咸”在精神孕含着美丑兼审的优长 ,《易经》的“咸卦”传导出咸学的先声。早在上古 ,“咸”论已是一种“显学”。虽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文史遮蔽 ,但其“极言感通之理”的纲领性价值依旧被历代有识之士不时披阅。其和光同尘的禀赋肇自远古 ,泯合分裂的大德经磨历劫 ,与道俱化的风韵无远弗届 ,原始要终的本色恒久弥新。提倡“咸”学 ,旨在勾兑雅学俗学 ,契合文学史学 ,扬弃美学丑学 ,陶冶中学西学 ,通化古学今学 ,融和周遭众学。咸学以一学解多学 ,成学又不自矜其学且能通化己学 ,叩道体道之学问慎终追远 ,于此有德。
[Abstract]:Aesthetics is in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and ugliness is evolving. Where are they going? What is the futur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alty" of China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spiritual pregnancy, and the Xiandiao of the Book of changes leads to the forerunner of saltology. As early as ancient times, the theory of "salty" is already a "prominent study". Although it has experienced a long period of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obscurity, But the programmatic value of his "sense of utterance, sense of understanding" is still being read from time to time by people of insight throughout the ages. His gift of harmony with the same world began from time immemorial. The original essence of the end is eternal and new. The purpose of advocating the "salty" study is to concoct the vulgar study of refined learning, to fit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o sublate the study of aesthetic ugliness, to edify the western learning of middle school, and to make the study of ancient learning more modern. Xianxue solves many learning with one learning, becomes a learning and does not cherish its own learning and is able to understand its own learning, percusses the learning of the body of body and Taoism to pursue the distance carefully, and has virtue in this.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基金】:法国政府课题《2 0世纪人文主潮研究》(fs3 40 0 87)
【分类号】:B83-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权雅宁;论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审美追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张邦卫;穿越理性的屏障 追寻感性的狂欢——从感性诗学的角度透视传媒批评的维度建构[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3 蒋业华;当代审美教育与“审丑”[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何光顺;《庄子》“物化”思想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郑元者;美学实验性写作的人类学依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杨拓,孙小光;合题时代下的丑学呼唤[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7 孙雪霞;;审丑近乎勇[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栾栋;丑学的体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汪正龙;马克思早期美学中的感性论思想[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王洪岳;论20世纪末叶的审丑文学思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2 田兴国;存在之思与传奇之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雄;关于阿多诺“文化工业”及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军学;艺术与真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袁兆文;“诗人何为?”——海德格尔诗艺刍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馨;论悲剧性新闻摄影的丑[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李琦;丑·审丑·丑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白丽梅;被放逐的“他者”[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苏忠钊;放逐于美与丑之间[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智慧;中国古代鬼怪小说审丑意义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孔许友;时序与审美[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秀芝;;西方丑学美学价值阐释[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2 王思滢;;浅析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对环境美学的影响[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3 朱立元;栗永清;;略论鲍姆嘉登的美学思想[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赵强;反美容之冲击与进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祝东力 章启群 王锦民;中国美学的省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刘桂荣;中国美学,超越生命的性灵抒怀[N];光明日报;2007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悦笛;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N];光明日报;2009年

5 常旭e,

本文编号:1625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25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