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人格的培养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发布时间:2018-03-20 15:55

  本文选题:审美人格 切入点:理想人格 出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审美人格的培养会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提高,通过研究什么是审美人格和审美人格的意义,分析认为:当代中国学生缺少审美人格,直接导致的结果是理解不到审美人格的意义还有主观幸福感;通过审美人格到理想人格的转变,使学生能学会懂得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aesthetic personality will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By studying what is aesthetic personalit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 personal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ents lack aesthetic personality. The direct result is that we can not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esthetic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esthetic personality to ideal personality, students can learn to improve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12YJA710059) 201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课题(72121463)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敏;有关人格理论的几点思考[J];齐鲁学刊;2004年06期

2 梁金如;;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J];青春岁月;2012年16期

3 李彬;浅谈艺术与人生[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李西建;;审美活动与主体人格的自觉建构——审美功能探微[J];学习与探索;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书华;;实践美学的超越与发展——生态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王喜冬;;浅论批评家李长之对康德思想的接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3 栗永清;;美学“逻辑起点”刍议——兼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关于逻辑起点问题之争[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4 梁晓俭;实践理性:一种法学方法论意义上的探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5 陈军科;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本质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樊小贤;刘滨;;试论道德自律的生态伦理意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7 文小妮;审美研究:公文研究的新视角[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金英;;来自旷野的呼唤——评《断头台》的叙事视角[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俞吾金;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问题”——康德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及其当代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罗骞,蒋超英;康德“自在之物”辨正——兼谈对康德哲学阅读范式的转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世祥;;审美主义的勃兴和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降文论话语的转型[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2 劳承万;刘成纪;程相占;崔平;刘士林;;非主流美学与中国美学理论创新笔谈[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4 龚少情;独一执政党发展的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6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丁媛;《庄子》丑意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牙运豪;试论许地山小说的话语形态与审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芸利;为敷衍的美育与为人生的美育[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霞;李泽厚“情本体”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江丹;西方艺术哲学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景续晖;卡西尔符号人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高斯扬;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理论[D];辽宁大学;2011年

7 李一;从先验感性论到审美判断力[D];云南大学;2011年

8 王秋生;从判断返归前判断[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培敏;康德“实用人类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超然;论中国古典文化的“身”[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渠长根;人格学说:心理学与人生哲学之比较研究[J];探索;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逸与狂:古代审美人格的两极[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5期

2 陶水平;审美人格与非审美人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3 李丹;漆娜;冉婧;;嵇康的审美人格与当今大学生审美人格的构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年03期

4 赵策;;审美人格:大学生诚信回归的根本保证[J];时代人物;2008年08期

5 马莉;;论语文教育中审美人格的培养[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但昭立;熊学琴;李杰;;演艺工作者的审美人格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7 陈理宣;;审美人格教育:文化视野中的美育本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8 李灿;;儒道禅思想在审美人格中的融通[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张敏;;“现实的人”:构建审美人格的逻辑起点[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10 张敏;;人的自身生产与审美人格[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石明;;论“道”:泰州学派王襞的审美人格思想[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浙江理工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中心 金雅;审美人格与当代生活[N];光明日报;2012年

2 廉水杰;国学视野中“审美人格”的建构[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韩丽娟;《礼记》中的礼乐教化美育思想与儒家审美人格的建构[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刚;审美人格及其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郭文姝;论当代青少年家庭素质教育走向审美人格[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江红;在语文美育中培养中学生的审美人格[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曲丽娟;美育与现代审美人格重塑[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自高;中国古代文人审美人格之“狂”、“狷”、“逸”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6 俞长;王国维审美人格论[D];郑州大学;2012年

7 余剑;当代素质教育语境下教师实施审美教育管理与审美人格的锻造[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端涛;“仁人之美”[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9 马宏志;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道家思想与学生审美人格的构建[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10 边应东;《论语》中的君子审美人格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39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39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2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