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物化”的三重境界浅说

发布时间:2018-03-26 18:22

  本文选题:物化 切入点:境界 出处:《东岳论丛》2008年01期


【摘要】:"物化"的境界是一个层进式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兴境",也即"兴而超然之境";第二重境界是"化境",也即"化而无我之境",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第三重境界是"游境",也即"游而至乐之境"。这是"逍遥游"的境界,是"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至乐之境"。因此,"物化"的境界也就包含了"兴"、"化"和"游"这三个重要的方面,是"兴"而"超然"、"化"而"无我"、"游"而"至乐"的境界。"兴"侧重于心灵内部的提升,是"内孕"的过程;"化"侧重于主体外部的超越(即超越自身,齐平万物),是"外化"的过程;而"游"则侧重于新的主体的自由活动,是"物化"的最高境界。
[Abstract]:The realm of "materialization" is a three-layer state. The first state is "prosperity", that is, "exuberance and transcendence", and the second is "environment", that is, "the state of transformation without self", which is what Wang Guowei called "nothing." The third realm is "the realm of traveling", that is, "the realm of pleasure". This is the realm of "free and unfettered travel". Therefore, the realm of materialization includes three important aspects: "Xing", "Hua" and "you". It is the realm of "exhilaration" and "transcendence", "transformation" and "no self", "swimming" and "happiness". "Xing" focuses on the internal promotion of the soul, is the process of "internal pregnancy", and "transformation" focuses on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subject and the exterior (that is, transcending oneself). It is the process of "externalization" to level all things, while the "swim" focuses on the free activity of the new subject, which is the highest realm of materialization.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寿兴;;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与不足[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潘立勇;陆庆祥;;中国传统休闲审美哲学的现代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3 江雅心;;“崇高精神”在现代语境下的意义[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年03期

4 胡水清;;论审美能量的聚集——马尔库塞新感性理论再审视[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宪年;;走向综合、融通的新世纪中国美学(纲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悦笛;;从美学“在中国"到“中国的”美学——一段西学东渐和本土创建的历史[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家祥;;中华文化讲求生态美的哲学基础[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遵沂;境界向往中的哲思与审美[N];人民日报;2004年

2 张保振;美无疆界[N];学习时报;2007年

3 徐州师范大学校长 徐放鸣邋教授;儒家经典中的审美智慧[N];新华日报;2007年

4 潘杰;以水为美——人类独有的审美情怀[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毛洪安;儒家思想的美学观[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盐城市亭湖区新兴中学 徐玉之;浅论美学中和谐美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N];江苏经济报;2005年

7 张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道德和人格教育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赵涛;大境界有大智慧:审美视域中的科学[N];光明日报;2004年

9 郑勤砚;对话哲学对美术教育的启示[N];文艺报;2001年

10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陈小野;科学思维 (下篇)[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3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D];复旦大学;2007年

5 潘立勇;本体工夫论与阳明心学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6 邓莹辉;两宋理学美学之形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玲;中国古代美学中的“物化”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慧;克尔凯郭尔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赖永兵;论庄子的生命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海伦;观:中国传统的审美方式[D];武汉大学;2005年

5 裴昌胜;道家自然范畴的美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陆永胜;道德与审美的圆融境界[D];贵州大学;2008年

7 牟音昊;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几点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许晓华;论庄子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D];苏州大学;2007年

9 蒋金华;论中国古典审美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清平;语言视域中的审美境界[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69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69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7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