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政治化:模仿、浪漫主义和海德格尔的歧途

发布时间:2018-03-29 05:09

  本文选题:审美政治化 切入点:模仿 出处:《美与时代(下)》2016年11期


【摘要】:现代悲剧向希腊古典悲剧创作还原的失败经验,在荷尔德林那里已经揭示了回归的不可能性。现在要进入政治问题域中,探讨这一美学上的"模仿"动机和操作,乃是根植于德意志文化深层结构中回归希腊的"原生性神话"。这一神话书写,试图从审美文化和艺术上回到民族精神的源头,进而从文化再生的层面实现德意志民族的现代性转化。这一转化过程大致从莱辛和温克尔曼开始,经过浪漫派的洗礼,至到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与国家社会主义的纠葛为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的精神进程中,一方面呈现出审美精神的激进,另一方面却是政治观念上的极端保守,二者相互浸染,呈现为"审美化的政治"问题。这种生存论式的美学-政治论,用历史遗留的文化遗产与英雄式的决断论来实现对此在生存的挽救和重整,深刻影响了德意志民族,乃至人类世界的命运。
[Abstract]:The failed experience of the restoration of modern tragedy to classical Greek tragedy has revealed the impossibility of return in Holdrin. Now it is time to enter the field of political problems and explore the motive and operation of this aesthetic "imitation". It is the "original myth" rooted in the deep structure of German culture returning to Greece. This mythological writing attempts to return to the source of the national spirit from the aesthetic culture and art. And then to realiz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German nation from the level of cultural regeneration.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began with Lessing and Winkelmann, after the baptism of the Romantic school, To the end of Heidegger's entanglement with national socialism in the 1930s, we can see that in the spiritual process of the German nation in modern history, on the one hand, there is a radical aesthetic spirit.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litical concept is extremely conservative, and the two are infused with each other and present the issue of "aesthetic politics". Using the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heroic decision theory to save and reorganize the survival has deeply affected the fate of the German nation and even the human world.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计划”之“美学书写与当代的回应:论一种诗性正义到来的可能性”(YCSW20160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梦;;德意志民族因素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J];求是学刊;2009年04期

2 张文伟;;论德意志民族化模式及其世界影响[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姜春晖;;自我教育运动与德意志民族的重生[J];世界民族;2009年05期

4 赵鑫珊;;巴赫的音乐与德意志民族精神[J];音乐艺术;1985年03期

5 吴秀方;;培养德意志民族为之骄傲的人——西德工匠的成长[J];世界知识;1988年17期

6 魏峰;十九世纪前期的德国教育改革与德意志民族的复兴[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7 尚慧霞;姜春晖;;战后初期德意志民族的政治抉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黄正柏;德意志民族思想文化与纳粹主义的兴起[J];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05期

9 秦怡;;浅谈德意志民族严谨性格特征对于德语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4年09期

10 蒋健健;;二战前德意志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J];青春岁月;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立新;;纳粹历史与德意志民族认同危机[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王宏波;神圣罗马帝国的存在是德意志民族的灾难[N];中国民族报;2007年

2 刘新利;迟到的强者[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记者 金鑫;全新模式打造“世纪人文系列丛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4 景德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近百年来德国人的国家认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景德祥(本报书评人);百年留德史:走进冬天的童话[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陈奇佳;拯救民间文艺[N];人民日报;2003年

7 尹蓉;说不尽的民族历史[N];中国邮政报;2002年

8 ;德意志科学技术博物馆[N];大众科技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建玮;德意志民族因素对德国统一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2 张芳;民族精神与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复兴及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巴为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民族难民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马宁;德意志民族国家问题与弗里德里希·梅尼克的史学与政治观念[D];复旦大学;2012年

5 周红;德意志民族的启示录[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坤;论浪漫主义时期的德意志近代民族主义[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9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79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4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