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杜威的“哥白尼革命”与中国美学鼎新

发布时间:2018-04-01 10:13

  本文选题:中国美学 切入点:生活美学 出处:《文艺争鸣》2010年09期


【摘要】:正当代中国美学的改造,一方面要植根于对本土传统的阐释,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对外来思想的阐发。(1)这意味着,今日的中国美学既不可能"复原"传统,又不可以"照搬"西方,而只能走"视界融合"之路。"生活美学"在中国的建构,与杜威的哲学转向和美学之思皆内在相关。而杜威的美学反思是建基在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on the one hand, should be root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local tra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oreign ideas, which means that today's Chinese aesthetics cannot "restore" its tradition. Nor can we "copy" the West, but only "merge the horiz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 aesthetics" in China is intrinsically related to Dewey's philosophical turn and aesthetic thinking. Dewey's aesthetic reflection is based 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分类号】:B8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悦笛;;建构“新的中国性”的美术观[J];美术观察;2010年01期

2 刘悦笛;;儒家生活美学当中的“情”:郭店楚简的启示[J];人文杂志;2009年04期

3 刘悦笛;;中国美学三十年:问题与反思[J];文史哲;2009年06期

4 刘悦笛;;“生活美学”建构的中西源泉[J];学术月刊;2009年05期

5 刘悦笛;;生活儒学:中韩日共通的思想奠基——兼论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缺憾[J];粤海风;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胡晓风;金成林;;行以求知知更行——介绍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补遗一卷)[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9年01期

5 田心铭;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6 赵士兵;刘爱军;;实用主义真理观之管窥[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7 魏建华;;偶然性与哲学问题的现代转向——以杜威偶然性思想为基础[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8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9 高来源;;经验:一种新的实践基础——对杜威经验理论的一种实践性解读[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10 孟文博;;再论“问题与主义”论战双方的深层思想基础[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舒志定;;现实的个人:教育的出发点——马克思教育思想当代性的一个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国清;;民主不仅先于哲学,而且先于科学——罗蒂对杜威哲学遗产的伟大误读[A];“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之沧;;论杜威的平民主义教育及现实意义[A];“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南n\;;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对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进路的一种透视[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6 刘翠霄;;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保障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陆宁;陈华森;;西方服务型政府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基础[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元骧;;梁启超“趣味说”的理论构架和现实意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彤昊;建造研究批判[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顾剑峰;高中数学“导研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永聚;杜威实用主义评价观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4 和国强;评杜威工具主义真理观[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宏;加入WTO的效应——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谢江平;胡适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岩;基因科技时代的来临与责任伦理的兴起[D];吉林大学;2004年

9 肖明全;论杜威的课程理论及其现代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肖卫兵;杜威课程论的后现代意蕴[D];苏州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光潜;;研究美学史的观点和方法[J];文学评论;1978年04期

2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年06期

3 聂振斌;儒道的审美境界──中国古代的形上追求[J];哲学研究;199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贞瑾;;论杜威的经验课程观[J];文学教育(上);2011年06期

2 陆蓉之;;入境:中国美学[J];艺术·生活;2006年06期

3 高兴;;杜威:在苏格兰闯出一片天[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5年11期

4 林明理;;表现生活美学的艺术——台湾“铁道诗人”锦连的创作[J];阅读与写作;2011年07期

5 杭小夕;;每次相遇都是一场重逢[J];男生女生(银版);2008年11期

6 南方;;“好奇”的被告[J];黄金时代(男仔女仔);2003年02期

7 郑宝霞;;论古典实用主义的经验概念[J];江汉论坛;2011年09期

8 陈茉;;杜威:90后男生的《妈妈日记》[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9期

9 彭水香;;当代西方新本质主义美学[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10 郭羿承;;当代艺术·文化商品·生活型态——以齐白石其人其艺为例看“生活美学”[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3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程方平;;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邹铁军;;杜威哲学观的根本改变——纪念杜威150周年诞辰[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学广;;经验与理解(提纲)——经验主义历史演进中的一个重要论题[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思勤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当代中国美学“生活论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孙焘;中国美学向世界打开了大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5 厦门大学 陈亚军;杜威:为了理解的纪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7 记者何兰芳;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圆满闭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邹华;中国美学原点解析[N];美术报;2005年

10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4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张梅;杜威的经验概念[D];复旦大学;2008年

7 贾媛媛;艺术与经验[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李志强;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9 李晶洁;丹尼尔·布尔斯廷的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蔡宏伟;确定性的寻求[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佳波;改造和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佳;杜威的教育哲学[D];武汉大学;2005年

3 幸玉芳;杜威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文华;杜威“情境”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中华;审美与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红星;胡适实用主义之认识[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徐红薇;杜威的工具主义科学观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亓吉亮;革命语境下的“生活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艳;从媒介中心观看美国新闻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张永聚;杜威实用主义评价观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95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95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