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波德莱尔美学现代性的审丑之维

发布时间:2018-04-01 13:35

  本文选题:波德莱尔 切入点:美学现代性 出处:《兰州学刊》2010年05期


【摘要】:美学的诞生其实源自一种古老的区分的冲动。出于同古典美区别的焦虑,波德莱尔竭力寻找现代生活的美,并提出了美学上的现代性。波德莱尔的"现代美"源自当下丑恶的现实,是经过艺术化后的产物,它至少包含三个要素:激情、现代精神和道德诉求。波德莱尔的美学现代性不是丑的现代性,而是审丑的现代性。
[Abstract]:Aesthetics was born out of an ancient impulse of distinction. Anxious to distinguish itself from classical beauty, Baudelaire struggled to find the beauty of modern life. And put forward the aesthetic modernity. Baudelaire's "Modern Beauty" originates from the present ugly reality and is the product of art. It contains at least three elements: passion. Modern spirit and moral appeal. Baudelaire's aesthetic modernity is not ugly modernity, but the modernity of judging ugliness.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基金】:天津外国语大学2009年度重点项目“波德莱尔审丑思想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09YJC751066)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郭小文;;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J];书画世界;2010年06期

5 瞿华兵;;20世纪90年代乡村题材小说创作困境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文曼;;“为艺术而生活”——唯美主义的生活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7 姜春;;从现代视野看王尔德艺术人生的达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祝复兴;;浅析海派超验叙事的文本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田慧君;;康德美学思想在小说《多利安·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吉燕飞;;《莎乐美》中文体学意象的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f Wilde's Aestheticism——On The Decay of Lyi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姜宇辉;;“写作”之“欲”——萨特的“欲望”本体论及其与德勒兹的差异[A];“萨特与当代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肖鑫;;“自律”启蒙的迟来与书法大众化背景下的受困[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何桂彦;;“新媚俗”绘画的三种类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高星;;转瞬即逝的现代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锋”艺术家后期转型现象评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8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彭在钦;杨石峰;;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阐释——试解三个基本学术问题[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现代文学部分)[C];2010年

10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5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徐兆武;生命·诗与思·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爱丽;论汪曾祺小说的诗性美[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黎黎;沈从文的乡野与都市[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韦继丰;现代性视野中的打工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刀尔登;;国人为何爱夸酒量爱劝酒[J];文苑;2011年07期

2 谢建华;;密语写作与大话批评——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阅读札记[J];艺术广角;2011年04期

3 潞潞;吴炯;;诗人不是在写他自己——答吴炯十二问[J];名作欣赏;2011年19期

4 理查德·西弗;林国华;;每一个印记都是面具[J];美术文献;2011年02期

5 赵松;;一天上午能回忆什么——关于普鲁斯特的《驳圣伯夫》[J];书城;2011年07期

6 陈凤尤;;与雨果为邻[J];留学生;2010年10期

7 贾方舟;;营造心灵之境[J];东方艺术;2011年15期

8 赵璞;;于庚虞诗歌理论刍议[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9 李勇;;印象派画家的波西米亚精神[J];艺苑;2011年03期

10 王南溟;;“继续涂鸦”的展览:一种绘画的转折点[J];画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赵薇;;用最少的翅膀飞翔——读邰筐的城市诗[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墨研;;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中法诗歌现状座谈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4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侠;;都市书写:现代生存与焦虑的晴雨表(提纲)[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王莹;;浓墨书写的疏削淡影——邰筐诗歌简论[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赖煌;;经验的新质:吁求审美意识的敞开——以和“5·12”有关的诗歌现象为例[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剑男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江弱水;;胡适的语文观与三十年代的反拨[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岗;庸俗的“颓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张泠;枷锁中的波德莱尔[N];南方周末;2004年

3 徐晨亮(清华大学);波德莱尔的枝枝蔓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4 韩猛;批评的真意[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忧郁的雨天忧郁的书[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6 陆建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外国文学评论》主编;我理解的阅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高洋;爱伦·坡的内心阡陌[N];中国邮政报;2003年

8 黄助昌;惊艳“恶之花”[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陆扬;游荡城市的记忆[N];中华新闻报;2006年

10 云也退;恶之中寻见一切风骚[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雅;波德莱尔与中国新诗[D];武汉大学;2011年

2 高蔚;“纯诗”及其中国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粤;解构与“误差”[D];吉林大学;2008年

4 齐磊;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D];山东大学;2007年

5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陈卫华;论西方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波希米亚精神[D];浙江大学;2008年

7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8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孙善春;神学还是马克思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洋;习性及艺术场概念的批判性释义[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2 胡博乔;分析《忧郁与理想》中女性的多重形象以及波德莱尔的无意识性冲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苏丹;遮蔽与重现[D];南昌大学;2008年

4 刘源;陈敬容与波德莱尔诗歌之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晓东;波德莱尔应和论与艾略特客观对应物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郭晶晶;论波德莱尔的唯美主义文艺观[D];湘潭大学;2005年

7 刘晓男;西方美学精神现代转型视野中的波德莱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陈君;现代审美经验的阐释与开拓[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建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与浪漫主义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朱玉兰;日常生活的审美现代性救赎[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95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95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e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