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味觉与中国传统美学

发布时间:2018-04-01 18:58

  本文选题:味觉 切入点:饮食文化 出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摘要】: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来源于饮食中的味觉,但不是味觉。中国美学重视事物内在的意味,这种意味是精微的,模糊的,需要自身体验的。中国美学用了"味"这个词比喻美感,说明中国美学是以体验论为哲学基础的,与西方以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美学相区别。中国美学要求审美者超越现象的美,而深入到现象后面的意义,认为这才是最高的美,最高的是"妙"。"妙"是不可言传的,通向无限的。
[Abstract]:Tast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It comes from taste in diet, but it is not taste. Chinese aesthetics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intrinsic meaning of things, which is subtle and vague. Chinese aesthetics uses the word "taste" to describe aesthetic feeling, which shows that Chinese aesthetics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xperience.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aesthetics based on epistemology. Chinese aesthetics requires the aesthetic to transcend the beauty of phenomena, and to go deep behind the phenomena, they think that this is the highest beauty, the highest is "wonderful". "Miao" is unspeakable. To infinit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霞;;浅析孙中山大同学说之终极关怀与其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2 张建华;孙中山与不平等条约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左玉河;孙中山的“德治”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刘中民;;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述论[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5 包爱芹;孙中山侨务思想析论[J];东方论坛;2004年01期

6 许桂灵;司徒尚纪;;粤港澳区域文化综合体形成刍议[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7 蒋庆立;孙中山经济思想略论[J];东岳论丛;2000年04期

8 朱斌;黄小娟;;论孙中山的和谐社会观[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汪志国;孙中山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J];古今农业;2002年03期

10 王劲;孙中山先生的西北观[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燕;冯青淑;;浅析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贵福;;孙中山与段祺瑞、张作霖联合反直政治合作的努力(1922~1925年)[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卷)[C];2002年

3 郑大华;;略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梁景和;;清末“尊黄”思潮与民族主义——以《黄帝魂》为中心[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双林;;门罗主义与清末国家民族认同[A];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二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朝彬;毛泽东政权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4 康秀云;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现代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杰;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教军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宋海春;国共两党的宪法思想与中国宪政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军;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建娥;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历史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卢向国;民本的逻辑[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维奇;福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1979-1998)[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贤利;民国前期的文官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侯长龙;伍廷芳法律思想初探[D];安徽大学;2001年

4 李忠良;孙中山西部开发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彭善民;现代中国国家形态转型中的苏维埃政权[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中华;论中共三代领导人的治国方略[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7 岳远尊;董必武法制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兰;商务印书馆馆办期刊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孙自俭;晚清的民营铁路运动[D];河南大学;2003年

10 李树雪;晚清留学教育与近代科学的本土化[D];山西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庚;;食品造型美学理论探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2 王远坤;饮食之味觉及其美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徐晓庚;古典味觉美学理论探微[J];求是学刊;1993年03期

4 皮朝纲;论“味”——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与中国古代美学的本质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1年01期

5 卡罗琳·科斯梅尔,王祖哲;愉快,美味,恶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6 鲁茂松;论第二物性的感知差异[J];学术界;1988年02期

7 云东辉;老树着新花——读《中国美学精神》[J];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03期

8 王铖;;浅谈美与生命[J];大众心理学;2011年06期

9 龚武;;美感本体初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年04期

10 王齐洲;论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聂振斌;;文化的本质与美学理论建构[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兆杰;味美论要[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696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96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