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审美对国民人文精神的培育
本文选题:历史审美 切入点:人文精神 出处:《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07期
【摘要】:正谈到读史、学史,我们自然会涉及到历史学的功用问题。自古以来学人一直关注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历朝历代统治者更是乐此不疲,情有独钟。例如孔子所著《春秋》中就有"借事以明
[Abstract]:When it comes to reading history and learning history, we naturally involve the function of history.Since ancient times, scholars hav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historiography.For example, in Confucius'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re are "borrowing things to make Ming"
【作者单位】:
【基金】:2007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历史审美能力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项目编号:JG07095)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2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巍;被剥夺了做母亲的权利——谈《为奴隶的母亲》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5年03期
2 晓明;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挖掘人物性格的历史积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阅读札记之二[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6年02期
3 阿芒;关于科技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若干想法[J];哲学研究;1986年01期
4 文韦;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04期
5 刘京希;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概述[J];文史哲;1986年04期
6 ;中西“人论”的差异[J];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02期
7 蔡翔;悲剧·叛逆·诗情——评郑义的《远村》、《老井》[J];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03期
8 郭齐勇;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年05期
9 龙柏会;本校举办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10 黄克剑;;价值取向与文化整体——读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J];读书;198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宗禹;;晋国思想特征简论[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2 许祖华;;新时代的恋旧情结——闻一多的文化心态研究[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3 王筑生;;抓住机遇,推动新世纪的中国民族学走向世界[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于慧;;《喜莲》创作小结[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5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方铭;;序[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王德华;;试论诗骚怨刺精神的嬗变[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段建海;;张载关学的人文精神[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朱光亚;李开然;;在城市的拓展中拓展传统园林艺术[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10 王畅;;市场经济与文学传统——关于文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的辩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广玲;人文精神与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周芳;文化名家给中学生带来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杨蓉;重塑大学教师的人文精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杨健民;人文的意义[N];福建日报;2000年
5 李德顺;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定位[N];光明日报;2000年
6 成银生 朱庆;大学人文教育重在培养人文精神[N];光明日报;2000年
7 江建文(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三个“代表”与人文精神的重建[N];广西日报;2000年
8 国防科大人文与管理学院 张炳延 张伟超;在政治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N];解放军报;2000年
9 方眉;建设生态 保护环境 中国西部开发的重大战略[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10 宫希魁 戴学章 曲真儒;人文精神:现代化城市之魂[N];辽宁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军科;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吴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D];浙江大学;2004年
8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炳全;人性彰显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复兴[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蕾;信息时代的有线电视[D];郑州大学;2000年
2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亚平;论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郑耀雄;试论素质教育导向的小学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福先;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李波;异曲同工 相映生辉——朱践耳第六、第十交响曲的对比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 程远;王蒙审美理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何建津;《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变迁及其人学意蕴》[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05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0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