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愈音乐诗与“不平则鸣”说
本文关键词:论苏轼与古琴艺术——兼论其音乐美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暨南大学》 2007年
论韩愈音乐诗与“不平则鸣”说
李群芳
【摘要】: 人们向来把目光集中投向作为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的韩愈,对其作为音乐鉴赏家的研究似乎有所忽视,他的音乐诗共有十余首,且大多写于中晚期。应该说,,这个时期是其学养、思想发展日趋成熟的阶段,音乐诗自然也是言外有意、发人深思。作为音乐鉴赏家的韩愈,他并没有专论音乐的文章,但是,我们在他零散的有关诗论的文章中,仍然可以窥见他的音乐美学主张,因此,结合其相关论说,研读他的音乐诗无疑是探析其音乐美学思想的一种可行方式。本文试图在跨学科的视野下,从“不平则鸣”说起,以音乐诗为切入口,对其《琴操》十首和《听颍师弹琴》等鲜活的个案进行详细探讨,重点分析其音乐诗中的对自我意识的张扬、对理想家园的向往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叹等表现形态,全面地展现韩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欣赏音乐时的个中滋味,以揭示其“不平则鸣”说之所以提出的思想渊源以及其中所潜在音乐美学思想的内涵。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7.2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一昕;琴与唐代诗歌[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旭辉;韩愈对传统礼乐观的革新及其“不平则鸣”论[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刘绍瑾;文人的"表现"与文学的"表现"——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张惠民;论知己意识的历史文化内涵[J];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4 张明非;唐代咏琴诗探微[J];文艺研究;1993年04期
5 陈四海;论苏轼与古琴艺术——兼论其音乐美学思想[J];文艺研究;2002年02期
6 邓惠明;凝聚着孤寂的优雅乐章─—唐代音乐诗审美价值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王列生;主体缺席的概念晚餐——关于当代文学批评失态的一种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方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兼谈一种思维方式的革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陈泓茹;论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胡沫;张加明;;走在生存向存在途中的人的意义世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金才;;中日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隔膜[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7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马永波;;生态整体主义与新诗发展的一个可能路向[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严春华;;从碑志文看中唐时期的私学与家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王志伟;;技术活动与人的生成——兼论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斐;挣脱温柔的镣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静;韩偓诗歌意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异代知音,人生偶像——浅论唐代文人的相如情结[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游志坚;读朱自清先生《李贺年谱》札记[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3 池泽滋子;苏东坡与陶渊明的无弦琴──苏轼与琴之一[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01期
4 池泽滋子;琴与琴枕──苏轼与琴之二[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02期
5 修海林;孔子与琴[J];国际音乐交流;1997年01期
6 高长山;;清切哀伤、诗体古旧的蔡邕的《琴操》——谦论汉代琴曲歌辞与乐府诗、五言诗的关系[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2期
7 熊开发;支遁生平事迹及思想考辨[J];海南师院学报;1997年04期
8 杨义;李白代言体诗的心理机制(一)[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马良怀,侯深;风流千古 人琴俱存——汉晋之际的士人与琴的关系之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李艳杰;;韩愈《琴操十首》蕴涵的政治情绪[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关孟华;雅俗之路——琴筝音乐文化差异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朝芹;七弦琴文化品格的古今对比探微[D];天津音乐学院;2005年
3 翟敏;唐代乐器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真真;魏晋六朝琴文学[D];厦门大学;2007年
5 高翠霞;笛与唐代诗歌[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云星;笳与中古诗歌[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涂雅蓝;;唐代琴人研究现状与述评[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明;;韩愈“不平则鸣”说非屈、迁“发愤”说的延续[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刘鸿双;;韩愈文学思想的创新之处[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3 唐晓敏;;贞元政局与韩愈文学思想的形成[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4 杨伯;;韩愈抒情观之重估——以《送高闲上人序》为中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杨季;;批判精神的长河——论韩愈“不平则鸣”说及其缘起与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杜兴梅;;也谈韩愈的“不平则鸣”[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友君;;也谈“不平则鸣”说[J];枣庄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景凯旋;;韩愈“不平则鸣”说辨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9 查金萍;;试论宋人对韩愈“不平则鸣”理论的接受[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2期
10 葛蕊;王文娟;;浅谈“不平则鸣”[J];华商;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宝魁;;辽海讲坛第十七讲 浅说韩愈对儒学和文学的贡献[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2 杨燕起;;韩愈教育思想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朱琦;;论韩愈与白居易[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4 夏先培;;韩愈《原道》“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正诂——兼论训诂学研究和古籍译注的几条原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刘鄂培;;韩愈·朱熹·戴震[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6 姜光斗;;论李白对韩愈奇险诗风的影响[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7 汪灏;;《师说》的语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张艳云;;《顺宗实录》的作者和详略本问题[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9 妹尾达彦;;韩愈与长安——9世纪的转型[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10 罗时进;;破立之际:韩愈“文人之诗”的诗史意义[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庞磊成;[N];潮州日报;2009年
2 花和平;[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李存修;[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通讯员 朱润胜、陆正明 记者 蔺玉堂;[N];光明日报;2003年
5 朱兆龙;[N];中国审计报;2005年
6 孙志升 屈维英;[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7 本报记者 胡久顺 李细万 曹德莉;[N];郴州日报;2006年
8 谢锦澍;[N];潮州日报;2008年
9 魏天祥;[N];学习时报;2004年
10 曹大良;[N];人民公安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敏;韩愈诗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兰翠;唐代孟学探赜[D];山东大学;2012年
3 董灏智;儒学经典结构的形成及其在近世日本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建钟;北宋仁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名党;中唐儒学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7 黄爱平;李翱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杉婵;朝鲜高丽朝假传体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胡宪丽;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唐代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郑慧霞;卢仝研究(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群芳;论韩愈音乐诗与“不平则鸣”说[D];暨南大学;2007年
2 韩利萍;韩愈古文散论[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任庆;中唐音乐诗的繁荣及其成因[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祖月;苏轼音乐诗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闻世宇;白居易音乐诗创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于恩萍;论韩愈文学思想中的生命意识[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7 梁倩筠;论韩愈的佛教观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8 查金萍;韩愈诙谐诗风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9 杜丽萍;韩愈欧阳修碑志文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乌仁图雅;北宋六大家之韩文接受与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苏轼与古琴艺术——兼论其音乐美学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