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彻底的后实践美学体系建构——评杨春时的《美学》
本文选题:后实践美学 + 体系建构 ; 参考:《中州学刊》2007年01期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在美学原理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丰富的内容。如何理解中国美学原理的演进,更好地总结其学术经验,对于中国美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我们在此组织了一组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当代美学概论的书写与学术思想演变的关系,呈现出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基本面貌。张法对新时期以来美学原理演进的总体态势,做了自己的一种概括。章辉、余开亮、曾军分别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部重要的美学原理著作——王朝闻的《美学概论》、李泽厚的《美学四讲》、杨春时的《美学》进行个案研究。希望这些一己之见可以引起学界这一重要学术问题的关注,从而使这一问题的研究得到更好的深入。
[Abstract]:Since 1980's, Chinese aesthetics has developed greatly in aesthetic principle and appeared abundant contents.How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 principles and better summarize their academic experience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new century.Therefore, we have organized a series of articles her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riting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and the evolution of academic thought from different angles, showing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evolution of aesthetic principles since the new era.Zhang Fa made his own summary of the evolution of aesthetic principles in the new period.Zhang Hui, Yu Kailiang and Zeng Jun have respectively carried out case studies on three important works on aesthetic principles since the 1980s-Wang Zhaowen's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 Li Zehou's Aesthetics four stresses, and Yang Chunshi's Aesthetics.It is hoped that these views can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 circle on this important academic issue, so that the research on this issue can be further studied.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春时;关于大学教材的学术性和学术创新——《美学》写作经验谈[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嘉硕;杨玲;;中外大学教材差异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立婷;精品课程及其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尤佳;体育院校足球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元,孙士聪;真的探索 美的追问——朱立元教授访谈录[J];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04期
2 章辉;;后实践美学与美学原理写作的困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杨春时;;实践美学是抬高实践而贬低自由的美学——答徐碧辉研究员[J];学术月刊;2008年02期
4 索良柱;;“告别实践美学”的背后[J];探索与争鸣;2007年05期
5 沈海牧;王怀义;;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设的突破性成果——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栗永清;;新世纪实践美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文艺争鸣;2010年17期
7 刘凯;;“积淀”、“突破”与“创造”——从实践美学到实践存在论美学[J];东方丛刊;2010年03期
8 杨春时;;审美超越辨正——兼答赵晓芳《后实践美学与审美意识形态》一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秦同国;;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再思考[J];语文学刊;2006年21期
10 杨春时;林朝霞;;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意义[J];学习与探索;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2 李连军;;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史研;;第10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4 高峰强;;论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确立[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芮国强;;行政学研究的生态学取向及其方法论意蕴[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宏;汪浩;;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组织性及其方法论[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7 余寿文;;固体力学史与方法论的几点注记[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8 董建新;白锐;梁茂春;;中国行政学方法论分析:2000—2004年的抽样调查[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9 金菊良;魏一鸣;丁晶;;洪水灾害系统工程的理论体系探讨[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10 任学敏;;地下经济及其税法规制[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管德泳;打碎旧生存方式 朗登提升专业服务水准[N];中国企业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屏;中国零售业寻求国际化生存方式[N];国际商报;2003年
3 罗清启 ;品牌国际化:必须学会的生存方式[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4 赵郑;找准位置 找到活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宗文;贩卖噱头:国内旅游业生存方式[N];中国质量报;2004年
6 龙平川 张淼;改制,,一种最普遍的生存方式——实现国有企业脱困[N];检察日报;2002年
7 袁行霈;文化拒绝全球化[N];人民日报;2006年
8 康健;“全球整合企业”:IBM造企业生存方式[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吴复民;“文章驱动”,科研出不来大成就[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呜鸣;加班怎能成“常态”[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4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兰国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王勇;犯罪构成本体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8 马立平;居民消费的定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韩静;对当代建筑策划方法论的研析与思考[D];清华大学;2005年
10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兵;哲学解释学对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善根;法社会学理论资源的梳理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文明;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探析[D];湘潭大学;2005年
6 王永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艺术论[D];中南大学;2005年
7 秦成柱;经济分析方法在行政法学研究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9 张学兵;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探析[D];中南大学;2006年
10 曹伟;从关联翻译理论看翻译的基本问题[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31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3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