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暴力现象的学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4 13:35

  本文选题:暴力 + 审美 ; 参考:《前沿》2011年24期


【摘要】:暴力现象经过媒介的制作与改造,被纳入审美视阈。这一现状有其西方美学的依据,亚里士多德、康德、布洛的理论都印证了暴力成为审美对象的合法性。语言文字、影像、电脑网络等媒介为暴力的美化展示提供了温床,但经过仔细分析可发现:当前的"审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与此同时,媒介也使得一些暴力的展示过于残酷、逼真和冷静,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极限和阅读(观赏)神经,这种"非审美"状态实在堪忧。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violence through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media, is brought into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The theory of Aristotle, Kant and Bloom all confirm the validity of violence as an aesthetic object.Language, image, computer network and other media provide a hotbed for the beautification of violence, but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we can find that the current "aesthetic"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At the same time, the media also make some violent display too cruel, lifelike and calm, challenging people's psychological limit and reading (viewing) nerve, this "non-aesthetic" state is really worrying.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扬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惠敏;图像增殖与文学的当前危机[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吴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释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李伟;试论康德美学的“判断在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屈驱;浅议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8 金民卿;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杨俊蕾;“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周志强,赵书杰;从“纯审美”到“泛审美”:当前审美文化的走向[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刘泓;;虚拟游戏的身份认同——网络游戏的文化体验之反思之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朱宏力;;哈狗帮现象解读:青年亚文化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赵勇;;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论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三次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吴浪平;;原创:关于中国文论建设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7 张殿元;;广告文化消费至上观的价值批判[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式宪;;与世界对话:华语电影跨界的历史性荣耀与当下生存焦虑[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余永海;;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谈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开发[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2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3 王瑛;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4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7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冰红;优美的多棱镜——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写作的审美品格[D];暨南大学;2000年

2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朱博;悲剧与死亡——论悲剧的美感及死亡意象的审美特质[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爱凤;影、视、网与当代审美文化[D];扬州大学;2001年

6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沈小风;九十年代热点电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源;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魏波;冯小刚贺岁电影散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新颖,吴岱霞;审美文化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求索;2004年05期

2 刘雁琳;九十年代成人审美文化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1997年02期

3 郑海英;唐宋审美文化意识的嬗变──从“逸”的范畴谈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宋生贵;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前瞻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1994年12期

5 周宪;审美文化中的工具理性和表现理性[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6 刘伟林;21世纪:审美文化与比较美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常俊玲;略论现代科技对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王德胜;审美文化批评与美学话语转型[J];求是学刊;1994年05期

9 姜国树;审美文化的当代发展及其抉择[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10 谷鹏飞;全球化语境下审美文化的悖论及价值选择[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桂强;;景观美学的自律与他律[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姚文放;;新中国的三次“美学热”[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杨岚;;新世纪中国审美文化发展的六大趋势[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黄河涛;;企业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产业[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王旭晓;;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肖建华;;新疆自然风光的现代美学价值[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于乃昌;;走进边缘——中华美学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晗宁;促进审美文化向现实拓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姚文放;审美文化呼唤“中国经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在实践中提升上海审美文化[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毕会娜;新形势下的新发展[N];文艺报;2008年

5 赵勇;审美文化与消费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薛永武;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7 张晶;审美文化的现代性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陈静;审美文化研究的新拓展[N];文艺报;2004年

9 宋洁;无处不美的美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晓刚;在坚持中不断创新[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艳艳;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爱红;电子传媒对审美文化的冲击与传承[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莹;论宋代审美文化与宋代日常生活的融合[D];兰州大学;2008年

5 赵立如;审美文化的传播者—常任侠美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傅前景;当代中国农民审美心理特点及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洪畅;论中国古代市民阶层审美文化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茁;生命美学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苏文宝;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审美的沉沦与超越[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10 郭少丹;消费与审美的对话[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49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49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a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