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侃”美学述略
本文选题:调侃 + 美学 ; 参考:《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摘要】:调侃本为一种语言修辞,是用言辞达到逗乐、调笑的目的。中国近现代以来,调侃在文人创作中的使用频率增多,并逐渐形成与滑稽、幽默、讽刺相似又独立的审美趣味,尤其在当代文学中获得了彰显。如今,大众文化蓬勃兴起的背景下,调侃之风愈演愈烈,已经成了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学风格。本文意在对其作美学上的考察:一是梳理源流;二是在与同类范畴的比较中见异同;三是分析其现代性特征;最后,反思其在泛娱乐时代的危机。
[Abstract]:Ridicule is a kind of language rhetoric, which is us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musing and laughing.Since modern China, the use of ridicule in literary creation has increased, and gradually formed with funny, humorous, satirical and independent aesthetic taste, especially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has been highlighted.Nowadays, with the vigorous rise of popular culture, the trend of ridicul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which has become a common aesthetic style pursued by popular culture.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an aesthetic study of it: first, to sort out the source and stream; second, to fin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same category; third, to analyze its modern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to reflect on its crisis in the pan-entertainment era.
【作者单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绵阳师范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项目“调侃——当下大众文化审美风格研究”(10SB128)
【分类号】:B8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林广泽;;“反讽”与“调侃”——对海明威小说的叙述语式分析[J];长江学术;2009年04期
2 伏俊琏;《汉书·艺文志》“成相杂辞”“隐书”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王一川;语言神话的终结——王朔作品中的调侃及其美学功能[J];学习与探索;1999年03期
4 余意明;倜侃——一种审美倾向[J];文艺争鸣;198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瞿林东;论魏晋至隋唐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斯翰;赋的溯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2 丁永强;现实主义与新写实主义[J];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04期
3 郭春林;新写实小说的文化精神分析——兼谈对新写实小说某些批评的看法[J];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02期
4 方孝岳;;关于“屈原”“天问”[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制度的现代性刍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3 谢丽君;现代性就是时代性[J];美术;2002年11期
4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从二元范畴看[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5 张卫中;90年代中国城市小说的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怡;“走向世界”、“现代性”与“全球化”[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7 徐寅;;艺术秩序和出路问题的现代性思考[J];电影评介;2006年17期
8 殷曼i_;;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体制与艺术家[J];求是学刊;2006年01期
9 张曙光;;全球化:现代性的扩张及其界限[J];哲学动态;2006年04期
10 周福岩;;传统道德惯习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J];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邹诗鹏;;全球现代性重建与中国文化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8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2 王庆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现代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3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高名潞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代性的中国逻辑:整一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陈翔勤;现代性的时间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朱红文;现代性与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重构中国式的另类现代性[N];文汇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中国,一种新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曾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优雅的复活或对现代性的怀旧[N];文汇报;2014年
10 王绍培;福柯:不断尝试逃离“现代性”的牢笼[N];深圳特区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2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3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田甜;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斌;隐喻的现代审美文化意义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罗婷;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岳;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汉族夏历新年仪式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9 李玮;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50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5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