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变革与90年代中国美学”讨论会综述
本文选题:中国美学 + 应用美学 ; 参考:《学术月刊》1992年12期
【摘要】:正 文化变革与90年代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于9月25日至28日在青岛市召开。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青岛市美学学会、青岛市青年文学学会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和青年美学工作者共四十多人。现将讨论的主要内容介绍于后。关于美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与会同志认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社会经济领域的进步,还需要思想理论、伦理道德等文化建设方面的进步,“纯美学”是不可缺少的。应用美学的学科基础亦要依靠丰富而深刻的美学理论来提供。美学关注社会现实,不仅要参与指导实用工艺,而且更应关注现实社会精神信念的状态、人格心态的轨迹及其感性表现。美学实际起到了调节人的精神活动,建构新的文化心理形态的
[Abstract]:The Symposium on Cultural change and Chinese Aesthetics in 1990's was held in Qingdao from September 25 to 28.The meeting was jointly sponsored by the Youth academic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esthetics, the Qingdao Academy of Aesthetics and the Qingdao Academy of Youth Literature.More than 40 experts and young aesthetic workers attended the meeting.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discussion are introduced below.The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 research to social development.The comrades attending the meeting held tha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requires not only the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economy, but also the progress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such as ideological theory, ethics and morality, and that "pure aesthetics" is indispensable.The discipline foundation of applied aesthetics also depends on rich and profound aesthetic theory.Aesthetics pays attention to social reality, not only to guide practical craft, but also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ate of social spiritual belief, the track of personality mentality and its perceptual expression.Aesthetic practice has played a role in regulating people's spiritual activities and constructing a new cultural psychological for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秀平;;畲族传统文化心理解读及其调整——浙西南畲族文化思维模式调查[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2 韩书堂;;全球化文化格局中的“中国美学”——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高建平[J];学海;2011年04期
3 陆蓉之;;入境:中国美学[J];艺术·生活;2006年06期
4 邓娜;刘晗;徐飞;;畅论中国美学与文化精神——“李泽厚思想学术研讨会”报道[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5 刘斌;;赣南民间舞蹈“原生态”性文化探析[J];农业考古;2011年04期
6 李科林;;美的虚实之辨——读张法《美学导论》[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7 张红;;试论中学生个性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年Z4期
8 刘培金;;正确认识和应对“十买九不懂”——为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敬一言[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年03期
9 ;书画作品欣赏[J];商周刊;2011年15期
10 李天道;;中国美学审美缘在构成论与道家“自然无心”说[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常信;;前言[A];家禽研究最新进展——第十一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3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2005年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开幕祝辞校长讲话稿[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陈宪年;;走向综合、融通的新世纪中国美学(纲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单霁翔;;责无旁贷给予支持——在中国紫禁城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上的致辞[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10 ;编后记[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邹华;中国美学原点解析[N];美术报;2005年
3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孙焘;中国美学向世界打开了大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 整理 秦韵佳;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段治文;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变革[D];浙江大学;2004年
3 刘春玲;青岛近代市政建设研究(1898-1949)[D];吉林大学;2010年
4 马树华;“中心”与“边缘”:青岛的文化空间与城市生活(189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6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8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9 祖秋红;“山西村治”:国家行政与乡村自治的整合(1917-1928)[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建华;社会发展中的公正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宗生;青岛市上市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贾慧萍;青岛市招商引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高鹰;青岛市退休教师专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凤杰;青岛医药行业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吕凡众;关于解决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孙优善;青岛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李彦兵;青岛市饭店业空间结构初步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张丽华;青岛市高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刘红艳;基于3S技术的青岛市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51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5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