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实践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误区——兼与易中天、杨春时商榷
本文选题:超越美学 + 实践美学 ; 参考:《学术研究》2004年11期
【摘要】:“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虽然对“旧实践美学”有所改进和发展 ,但是“现实的实践性”和“生存的超越性”的对立表明他们仍然没有走出实践美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误区。“超越美学”的提出 ,既是对实践美学陈旧思维方式的批判 ,同时也在探索超越性的二元思维和多元思维的思维方法基础上 ,从存在论角度切入美学研究。超越美学摒弃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把审美活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之一 ,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地把审美置于人的存在和世界的存在的和谐层面上加以阐述
[Abstract]:The controversy between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has improved and developed the "Old practical Aesthetics".However, the opposition of "practical reality" and "transcendence of existence" indicates that they still haven't got 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dualistic thinking of practical aesthetics.The proposition of "transcendental aesthetics" not only criticizes the old thinking mode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but also explores the transcendent dual thinking and the thinking method of pluralistic thinking, and cuts into the aesthetic research from the viewpoint of existentialism.Transcend aesthetics,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dual opposites, regard aesthetic activities as one of the ways of human existence, and dialectically place aesthetics on the level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 existence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world on the basis of practice, and expound it on the level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 existence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world.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易中天;走向“后实践美学”,还是“新实践美学”——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2 杨春时;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6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能;坚持实践观点,发展中国美学——与杨春时同志商榷[J];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04期
2 刘恒健;论美学的转型——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胡友峰;;超越美学:一段论争史——兼评实践美学与超越美学论争的得与失[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邓江权;刘亚斌;;超越美学的人学维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5 ;论坛荟萃[J];哲学动态;1994年05期
6 华f ;超越实践美学:当代中国美学建设的首要任务─兼评刘纲纪先生实践美学观的人本主义哲学基础[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7 周均平;跨世纪历史性转换的前奏──美学转型问题研究综论[J];文史哲;1998年03期
8 曾耀农;实践美学开放性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曾耀农;论实践美学的开放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张玉能;从实践美学的话语生成看其生命力[J];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龚举善;;转型期美学的现代化行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林朝霞;;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的发展与困境——评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7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玉能;;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李效辉;;我国体育美学研究现状、困境与发展方向[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彭公亮;内在视域的“实践美学”新构建[N];文艺报;200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6 张冰;充分发挥美学作用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朱水涌;超越前现代与现代的紧张[N];文艺报;2003年
8 王洪岳 谭好哲;吴炫对美学的“否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10 李松;实践美学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2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4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9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付书朋;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反思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丽;生命美学的理论价值和局限[D];山东大学;2005年
4 宋妍;李泽厚美学思想发展概述[D];厦门大学;2007年
5 祝勤;情感的回归[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7 郭宾;浅析人类的艺术创造[D];山西大学;2005年
8 文琬莹;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D];中南大学;2007年
9 罗金成;李泽厚、朱光潜实践美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程薇;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论的成因及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52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5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