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梁启超“趣味主义”的审美化休闲境界

发布时间:2018-04-20 06:43

  本文选题:梁启超 + 趣味 ; 参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12期


【摘要】:梁启超在刷新国民精神以立人强国的特定语意场中言说的"趣味主义"人生观,因对生命之快乐与意义的凸显、对创造与享受的叠合,而呈现出具有独特启示性的休闲智慧。一方面,达成内外合一、"仁者不忧"之趣味境界所要求的情慧兼修的精神修养,实质上就是休闲心灵能力的建构,是对休闲主体精神维度的凸显与审美化提升;同时,诗性趣味向事务性的实存生活各领域的泛化拓展,活动与意义一体、劳作与享受同一、尽责与尽兴结缡的趣味化生存理想,通向的又正是融通生活与审美、整合工作与休闲、为休闲开辟更广阔现实空间的休闲信念。
[Abstract]:Liang Qichao's view of "interesting" life in the special semantic field of the national spirit to build a powerful nation is to show the joy and significance of life, the overlap of creation and enjoyment, and the unique apocalyptic leisure wisdom. On the one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harmony and the interesting realm of "different kinds of different things". The spiritual cultivation, in essence,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iritual ability of leisure. It is the prominence and aesthetic promotion of the spiritual dimension of the leisure subj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poetic taste is extended, the activities and the meaning are integrated, the work and the enjoyment are the same, the work and the enjoyment are the same, the fun and the enjoyment of the ideal of survival. Through life and aesthetics, we should integrate work and leisure, and create a more realistic space for leisure.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家耕;略论大学生休闲教育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车毅;高校体育如何应对21世纪的体育休闲时代[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8期

3 王琪延;北京将率先进入休闲经济时代[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刘少和;桂拉旦;;城乡商旅互动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5 刘少和;;休闲发展趋势及其管理对策[J];商业研究;2006年18期

6 赵睿;;发展休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7 弓志刚,原梅生;休闲经济与流通业的发展[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8 章光日;信息时代人类生活空间图式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10期

9 孙天厌;烟台构建休闲型城市的优势及对策[J];城市问题;2003年06期

10 秦学;;基于市民休闲生活需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柳英华;白光润;;城市文化娱乐设施区位——以上海市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2 林文雄;黄立洪;陈婷;;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未来发展方向探索[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曹士云;白莉;;长三角休闲体育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研究[A];第2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卿前龙;休闲服务的经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郭鲁芳;休闲消费的经济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建;都市休闲空间的整合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晔;城市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与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李包相;基于休闲理念的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整合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刘海春;我国小康社会休闲教育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8 陈岩松;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年

9 李红艳;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朱寒笑;中国城市体育休闲服务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学;现代都市游憩空间结构与规划研究——以宁波市为例[D];中南林学院;2001年

2 毛冬宝;论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及其文化建设[D];中南大学;2002年

3 何培森;杭州市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供需结构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冯晓虹;基于度假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产品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吕军辉;株洲县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彭蝶飞;区域旅游商品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7 姜付高;山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旅游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丹丹;旅游开发地区的农村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研究——以石林旅游区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方田红;上海城市休闲空间布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郭程轩;城市生态休闲带开发与规划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红梅;;“仁者不忧”:梁启超的“趣味”境界修养观[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王元骧;;梁启超“趣味”说的理论构架和现实意义[J];文艺争鸣;2008年03期

3 柴焰;;不囿成说 时出新见——评《从传统到现代: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嬗变》[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石立干;;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略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02期

5 徐碧辉;;“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8年10期

6 吕梁;;梁启超“趣味”美学之思[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焦勇勤;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J];文艺争鸣;2008年03期

9 金雅;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价值[J];文学评论;2005年02期

10 方红梅;;“趣味”的意涵——梁启超对“趣味”的审美阐释[J];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金雅;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N];文艺报;2004年

2 杜书瀛;颇有特色的现代美学文献选编[N];文艺报;2009年

3 金雅 聂振斌;现代美学的基本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萌;梁启超趣味美学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寒曦;梁启超美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张秋艳;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意识形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慧娟;人生审美化的至境[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微星;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于U,

本文编号:1776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76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0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