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厄斯利分析美学思想初探
本文选题:审美经验 + 美学定义 ; 参考:《哲学动态》2010年05期
【摘要】:正门罗·比厄斯利(Monroe C.Beardsley,1915-1985)曾是"英美新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与W.K.温姆萨特合作发表的《意图谬见》(Intentional Fallacy,1946)和《感受谬见》(Affective Fallacy,1949)两篇论文,曾对20世纪西方文论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而,比厄斯利更重要的贡献是在美学
[Abstract]:Robert Ersley Monroe C. Beardsleyn 1915-1985) w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criticism of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two papers published by Winmsart, "misconception of intention" (1946) and "Affective fallacy" (1949),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20th century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However, a mor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han Ursley is i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B83-0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都爱;论西方美学的存在方式与科学主义的现代性关联[J];学术研究;2004年06期
2 高明扬;刘程;;论肯尼克的美学思想——兼对分析美学的评价[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邓文华;;艺术制度论的再度阐释与反思[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刘悦笛;;分析美学:方法、模式与历史[J];学术月刊;2008年03期
5 邓文华;;新美学语境下对杜威美学的再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刘悦笛;;作为“元批评”的分析美学——比尔兹利的批评美学研究[J];外国语文;2009年06期
7 孙秉文;布洛克的分析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8 赵巍;分析美学代表人物的美学思想[J];理论导刊;1993年09期
9 彭锋;分析美学对维特根斯坦的误解[J];文艺研究;2002年02期
10 李淑云;金乃茹;戴玉竹;;奥古斯丁与阿奎那美学思想比较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玉媛;;纪实电视片的艺术魅力——拍摄《老李先生》一片的审美经验[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王秀萍;朱海燕;刘仲华;;论明清茶美学思想的内涵与特征[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3 周锡山;;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美学思想[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顾道弟;;美论二题——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有感[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晓绯;;浅析建筑造型几何美学文化意象美[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6 姚文放;;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7 廉茵;;《乐记》美育心理思想[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蒋继华;;审美经验的重构如何可能——论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下影响[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媛媛;开辟艺术向生活回归的前景[N];文艺报;2010年
2 于爽;第五届分析哲学研讨会隆重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乔焕江;走向艺术经验的美学[N];文艺报;2008年
4 记者唐红丽 通讯员冯艳霞;现象学与分析哲学已呈交融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彭锋;重要的是将生活做成艺术作品[N];中华新闻报;2007年
6 古风;古老美学思想的再发现[N];光明日报;2002年
7 赵家治;孔子的美学思想[N];协商新报;2010年
8 ;东西美学的邂逅[N];光明日报;2010年
9 文平;我院代表团参加国际美学大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刘悦笛;艺术终结于何处[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2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3 沈壮娟;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5 刘德林;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何国平;山水诗前史[D];浙江大学;2006年
7 栾慧;中国现代新诗接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张毅;陆游诗传播、阅读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论约翰·杜威的审美经验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闫伟伟;迪基的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肖明;当代写实雕塑——个人审美经验的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许果;分裂的地方性审美经验在仪式中的融合[D];南京大学;2011年
5 宋s,
本文编号:1797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9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