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感官用语:开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的密码

发布时间:2018-04-24 18:53

  本文选题:感官用语 + 范畴 ; 参考:《江淮论坛》2006年04期


【摘要】:感官用语在中国古典美学的脉络里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但这些现象的系统研究还处于筹备阶段。本文首先介绍感官用语的概貌,然后由总体到局部的内在逻辑分五个层次深入论述感官用语对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和美学史写作的重要意义及可行路径,并强调在感官与审美、感官用语与美学范畴、日常语言与批评语言的现代研究意识平台上,结合感官用语的文化言说语境,凸显范畴的闭合或者开放性质,进行有对接意义的古典美学资源清理和现代阐释。
[Abstract]:Sensory language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but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se phenomena is still in the preparatory stag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general picture of sensory term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feasible path of sensory term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 category and the writing of history of aesthetics in five levels from the overall to the local internal logic. It also emphasizes the close or open nature of the category on the platform of modern research consciousness of sense organ and aesthetics, sensory language and aesthetic category, daily language and critical language, combined with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sensory language. To clean up the resources of classical aesthetics and modern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鹰;文道同一的阳明美学[J];学术月刊;2001年04期

2 刘成纪;;重谈中国美学意境之诞生[J];求是学刊;2006年05期

3 周博;北宋画学的“自然”观念及其官方思想背景[J];美术研究;2004年02期

4 洪邮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一种经久不衰的主流范式[J];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04期

5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胡友峰,岳介先;美学研究的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9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8 夏明方;;老问题与新方法:与时俱进的明清江南经济研究(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座谈会讨论稿)[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建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基础[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贾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观[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陈定家;论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淼;现代国家体系中国家间信任问题的理论初探——国家间信任的概念及其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兼容性[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邓慧;历史街区商业化进程中的体验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张曼华;扬州八怪绘画思想中的雅俗观[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4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侯深;蔡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宏香;;感官用语:开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的密码[J];江淮论坛;2006年04期

2 张新京;近年来中国美学范畴研究概览[J];哲学动态;1995年08期

3 王琴;当代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樊志远;《中国美学范畴丛书》出版座谈会纪要[J];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04期

5 左东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由《美在自然》及“中国美学范畴丛书”所想到的[J];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04期

6 汪涌豪;;荒地上的耕耘——评涂光社《势与中国艺术》[J];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02期

7 叶作盛;新时期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研究状况概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8 史红;;“美”的范畴语义模糊性及量化方法研究探析[J];哲学动态;2010年12期

9 徐放鸣;;论美学范畴的学科特性[J];学术月刊;1993年07期

10 陈士部;;当代审美文化视野里的“媚”范畴研究——评蒋继华《媚:感性生命的欲望表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邱紫华 宋雄华;宏大的范畴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2 姚文放 扬州大学文学院;审美文化学的学科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彭静;中国古代美学之“化”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娜;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玉婷;中国古典美学“兴”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显超;论“游”——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周冰;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8 许宏香;“味”:古典美学范畴中感官用语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金莲;中国古典美学“境”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97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97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3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