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26 13:16

  本文选题:中国美学 + 现代转型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摘要】: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是以两次异常明显的转型为标志的。王国维和梁启超分别开启了 2 0世纪初中国美学转型的两种价值取向。由于救亡主题的历史召唤 ,这次转型并没有最后完成。 2 0世纪中国美学的第二次转型 ,发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里。这次转型以走向一种文化批判理论为特色 ,以美学现代性品格的确立为目标 ,理想境界是对传统美学形态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的双重超越
[Abstract]: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20 th century is marked by two remarkable transformations. King and Liang Qichao opened two value orientations of Chinese aesthet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early 20 th century. Because of the historical call of the theme of salvation, this transformation has not been finalized. The seco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20th century took place in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transi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moving towards a theory of cultural criticism,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esthetic modernity character as the goal. The ideal realm is a double transcendence of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form and the western postmodernist cultural logic.
【作者单位】: 河北师大中文系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钱中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文学评论;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峰;审美·民族·现代——沈从文创作中的审美主义与现代性问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程勇;中国文论重建的困惑与反省[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松;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与新文学作家论争的审理及其反思[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4 韩传喜;赵文坦;;80年代后中国先锋绘画的现代性意义重估[J];国画家;2005年05期

5 王春云;中国文学理论的失语与拯救[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龚举善;全球化趋势中纪实文学的文化承担与网络前景[J];人文杂志;2000年05期

7 张荣翼;论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吴浪平;原创:关于中国文论建设的思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9 杜书瀛,张婷婷;学术本位的回归[J];文史哲;2000年01期

10 丁晓原;论晚清散文的现代性元素[J];文史哲;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龚举善;;全球化趋势中纪实文学的必要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2 吴浪平;;原创:关于中国文论建设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3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卢佑诚;;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点看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D];四川大学;2007年

2 董天策;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杨剑锋;现代性视野中的陈三立[D];上海大学;2007年

4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5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张芙蓉;论中国小说与社会的同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谭光辉;症状的症状[D];四川大学;2006年

8 赖黎捷;话语选择、理论来源及其文化阐释[D];四川大学;2006年

9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梁静;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张昀;论晚清小说观念的变革及其表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徐先智;想象现代中国的方式[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6 伍雪梅;论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7 宋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观念发生浅论[D];河北大学;2006年

8 刘栋;试论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吴妮妮;文化转型中的中国民族声乐现代性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泽厚;;宗白华《美学散步》序[J];读书;1981年03期

2 叶朗;整理中国美学遗产的几个问题[J];西北美术;1982年02期

3 宗白华;关于美学研究的几点意见[J];文艺研究;1982年02期

4 刘纲纪;;中国哲学与中国美学[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5 王德胜;对中国美学潜化特征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1987年02期

6 杜卫;;当代中国美学在呼唤——告别古代[J];电影艺术;1987年02期

7 林同华;略论中国美学系统的研究[J];社会科学家;1988年06期

8 潘知常;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美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9 费舍尔,岳薇;对中国美学现状的观感[J];文艺研究;1988年03期

10 刘传新;韵:中国美学和文艺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J];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2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王德胜;;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对百年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一种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黄应全;;从美学研究看学术的功利性与超功利性[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张玉能;;中国美学如何跨入21世纪[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彭立勋;;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审美心理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杨曾宪;;摆脱“大菜”情结,建设社科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政文;康德对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2 蔡永海;新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史[N];人民日报;2001年

3 韦科;中国意境美学精神探微[N];文艺报;2001年

4 文月;读《中国美学之旅》的两个附录[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蔡永海;认识中国古代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蔡锺翔 陈良运;关于中国美学范畴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袁李来 罗静;行云流水宗白华[N];光明日报;2002年

8 胡智锋;对影视戏剧民族化的思考与探求[N];光明日报;2002年

9 杨鸥;美学的对话与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祝东力 章启群 王锦民;中国美学的省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3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5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6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8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9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3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4 宁海林;托马斯·门罗的美学研究方法述评[D];河北大学;2004年

5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6 翁利;试论线条是中国画灵魂之所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8 孙民;禅宗思想的美学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9 宋丽娜;《抱朴子内篇》美学思想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富宝;反思、批判与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06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06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3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