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过程中功利与非功利的统一——布洛心理距离说新解
本文选题:审美 + 心理距离 ; 参考:《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摘要】:“心理距离”、“距离的内在矛盾”、“距离的可变性”这三个概念是爱德华·布洛的《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的全部要义所在。其中,,“距离的内在矛盾”是布洛心理距离说的核心。“距离的内在矛盾”强调审美距离应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程度,不能失之于“距离太近”或“距离太远”。本文在深入分析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距离太远”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布洛审美距离说的科学性或合理性在于它强调了审美过程中功利与非功利的统一,指出了认为“距离说”只强调审美非功利性的流行见解的片面性。
[Abstract]:The three concepts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 "the inner contradiction of distance" and "the variability of distance" are all the essentials of Edward Brow's "Psychological distance Theory" as an artistic factor and aesthetic principle. Among them, the inner contradiction of distance is the core of Bulo's psychological distance theory. The inner contradiction of distance emphasizes that aesthetic distance should be maintained to an appropriate degree, and cannot be lost to "too close" or "too far away". Based on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of "too far away" in artistic creation and art appreci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scientific or reasonable view of Bloc's aesthetic distance is that it emphasizes the unity of utilitarian and non-utilitarian in the aesthetic process. It points out the one-sidedness of the popular view that "distance theory" only emphasizes aesthetic non-utilitarianism.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信息管理学系!云南·昆明650091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又如;;试评普列汉诺夫关于功利主义艺术观的论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2 葛启进;;试探美感系统质的否定式升华[J];晋阳学刊;1986年03期
3 徐u!民;面对思想和情感的困惑——评中学生题材的心理小说和早恋作品[J];文艺争鸣;1987年06期
4 何梓q;;关于普列汉诺夫的“美感矛盾二重性”[J];学术研究;1987年03期
5 孙桂春;关于文艺起源的美学思考[J];文艺争鸣;1988年01期
6 谭承耕;;船山诗论体系的构成及其历史地位[J];船山学刊;1988年02期
7 刘午子;;论艺术观察的审美特性[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8 陈绶祥;对中国建筑的现代认识——建筑艺术与中华文化论纲[J];美术研究;1989年03期
9 茅原;;试论音乐的审美功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9年04期
10 尚杰;哲学功用之我见[J];社会科学辑刊;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叶文;;旅游规划的价值取向[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叶文;;旅游规划的价值取向[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正刚;哲学价值的理论辨析[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朱燕波 李军;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利保护与学术评价[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3 邢军纪;解读辉煌[N];光明日报;2001年
4 黄德义;贯彻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湖北科技报;2001年
5 杨泽文;网络时代的大众写作[N];河北日报;2001年
6 杨泽文;网络时代的大众写作[N];团结报;2001年
7 沈泉涌;“代际婚姻”:难嚼的滋味[N];安徽日报;2003年
8 董碧水;浙江一高校试办“道德银行”引发争议[N];中国改革报;2003年
9 山东圣泉集团公司董事长唐一林;文化再造一点通[N];中国化工报;2003年
10 本报通讯员 鲍璐茜 本报记者 潘剑凯;建“道德银行”该不该[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宇;网络文学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向诤;丰子恺文艺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于明秀;缪斯和比特的相遇[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谢翊;静故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苏轼写作主体论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俞U
本文编号:1836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3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