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自由”与中国语境

发布时间:2018-05-08 12:58

  本文选题:审美自由 + 审美活动 ; 参考:《当代文坛》2014年06期


【摘要】:很多中国学人将审美自由理解为完全与现实绝缘的抽象之物。我们需要分析这种抽象自由的内在缺失,并超越二元论思维进而阐发出自由的切身性,突破抽象自由对于我们的潜在束缚,进而阐明审美活动深刻的二重性:有着乌托邦视域的源初处境。
[Abstract]:Many Chinese scholars understand aesthetic freedom as an abstraction completely insulated from reality. We need to analyze the inherent absence of this abstract freedom, transcend the dualistic thinking and elucidate the relevance of freedom, and break through the potential bondage of abstract freedom to us. Then it clarifies the profound duality of aesthetic activity: the origin of the Utopian horizon.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C751036 重庆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身体美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XWB007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章辉;论审美超越——兼向邓晓芒先生请教[J];人文杂志;2003年06期

2 杨春时;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3 杨春时;实践乌托邦批判——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4年03期

4 杨春时;;实践美学是抬高实践而贬低自由的美学——答徐碧辉研究员[J];学术月刊;2008年02期

5 朱国华;;阿多诺的大众文化观与中国语境[J];文艺研究;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4 冯正强;;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邓俭;;自我生存之“无”的突破——解读《野草》中的存在之思[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庆炳;大众文化需要人文引导[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2 李春青;“大众文化”与文学的命运[J];求索;1994年04期

3 尤战生;;接受与误读: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在中国[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4 赵勇;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国之旅——从一篇被人遗忘的“序言”说起[J];书屋;2004年03期

5 汪洋;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在中国的运用[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5期

6 陆扬,路瑜;大众文化研究在中国[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7 徐贲;评当前大众文化批评的审美主义倾向[J];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05期

8 陶东风;新“十批判书”之三——欲望与沉沦——当代大众文化批判[J];文艺争鸣;1993年06期

9 赵勇;;未结硕果的思想之花——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兴盛与衰落[J];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10 徐贲;影视观众理论和大众文化批评[J];文艺争鸣;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中;;作为一种观念的审美自由[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2 张中;;审美自由的逻辑及其现代性描述[J];美育学刊;2013年02期

3 ;庄子与审美自由论[J];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02期

4 盖光;美的多重自由与人类存在的生态系统[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5期

5 肖云恩;;审美自由的“天地境界”——论“吾与点也”的审美意蕴[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2期

6 刘运好;;论读书的境界[J];皖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张中;;审美及其超越:从直觉到自由[J];文艺评论;2013年01期

8 丁利荣;;审美自由与宗教自由辨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贺天忠;实践自由、审美自由与美的本质解答[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张永伟;审美自由:内容与形式的认识意义——阿多诺论现代艺术的美学特征[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中;直觉与审美自由[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梁铖;十八世纪美学中的“自由”观念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61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61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5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