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美学视野中的“意境说”——以朱光潜和宗白华为例
本文选题:比较美学 + 审美主义 ; 参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摘要】:"意境说"是比较美学视野内中西审美主义相融合的现代产物,朱光潜与宗白华的"意境说"当中皆包孕了欧洲美学的基因,并成为了现代中国意境理论的两种"范式"。如果说朱光潜的"诗境论"是以审美主义为指归的话,那么,宗白华的"意境说"则与审美主义是内在同一的,二者代表了中国审美主义的不同方向。
[Abstract]:"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modern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ism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aesthetics. Both Zhu Guangqian and Zong Baihua's "artistic conception" contain the genes of European aesthetics and become two "paradigms" of modern Chinese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If Zhu Guangqian's "poetic conception" refers to aestheticism, then Zong Baihua's "artistic conception" is intrinsically the same as aestheticism, and they represent the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Chinese aestheticis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兴华;中国美学“意境论”新探[J];南开学报;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刘好;;浅析《八月之光》的诗化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3 蒋金玲;;世界·生命·艺术意境之关系——从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4 汪丽琴;;小议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比较——诗人自我形象的隐与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5 张毓雄;姚顺波;;民间竹文化的传承与竹产业的发展——基于“中国竹子之乡”湖南益阳的调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宗廷虎;;现当代中药药名嵌字体的继承与发展[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7 崔艳辉;;浅谈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意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语音形式审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刘晓溪;;从叔本华的美学角度看“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苗慧;;略谈《诗经》的结构[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入云;问题史:中国新诗的音乐性(1917-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聂W,
本文编号:1863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63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