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在内地的转述译介和话语建构
本文选题:主体间性 + 话语分析 ; 参考:《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摘要】:接受美学在内地三十年的传播历程,经历着转译、转述评介,再到结合传统诗学资源,进行本土化再造的演化过程。然而汉语知识界对接受美学的接受,也体现着选择性的疏离,即存在着重视批评实践而轻原理研究,关注前期论述忽略后期修正,缺乏对其主体间性内核的正面论述等问题。而发掘并吸收其主体间性诗学思想,有助于促进中国现代美学进行主体间性转型。
[Abstract]:In the thirty years' spreading cours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in the mainland, it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ransliteration, review and review, and then 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etics resources. However, the acceptanc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in Chinese intellectuals also reflects the selective alienation, that i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practice of criticism, neglecting the revision of the later period and lacking the positive exposition of the inter-subjectivity core. To explore and absorb the intersubjectivity poetics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intersubjectivity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博士项目(2011C015)
【分类号】:B8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春时;;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2 刘彦顺;;从实践感、时间性与社会时间论马克思的休闲美学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3 阎国忠;;谁在接着朱光潜讲?——“主客观统一”说的逻辑展开[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4 王昌树;;论哈贝马斯的审美现代性思想[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2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3 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考察[N];文艺报;2009年
4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文通;海德格尔的主体间性美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6年
2 高春民;生态美学:一种新的美学形态[D];新疆大学;2008年
3 张勤;走向生态审美[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4 韩红艳;主体的感性之美[D];西北大学;2007年
5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7 贾凡;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莎;杜夫海纳美学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70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7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