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主义的缺位与重建——与王洪岳教授商榷
本文选题:中国美学 + 主义的重建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2年07期
【摘要】:由于时代呼唤和文化强国的需要,随着中国美学研究者的成长和主义意识的觉醒,中国美学上的主义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中国美学的主义重建需要合理的路径。这个路径不是单一的意识形态批判,而是符合美学学科自律的多元化建构。其中对中国古代家和教思想的提炼与改造;对信息时代的另类世界的感受和认识;对现实吁求的关注与回应;将精神抽象化,将思想冠名化等,都应该成为当前主义建设中应予关注的重点。
[Abstract]:Due to the call of the times and the need of a cultural power, with the growth of Chinese aesthetic researchers and the awakening of their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ism is not only necessary, but also possible.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needs a reasonable path. This path is not a single ideological criticism, but a pluralistic constru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aesthetic discipline self-discipline. Among them, the refin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school and religion thought, the feel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alternative world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concern and response to the appeal of reality, the abstraction of the spirit, the naming of the thought, etc. Should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ent doctrin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审美形态研究”(11xzw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贾晋华;;走进世界的李泽厚[J];读书;2010年11期
2 王建疆;;中国美学:主义的喧嚣与缺位——百年中国美学批判[J];探索与争鸣;2012年02期
3 王洪岳;;精神建构的彷徨与出路——兼与王建疆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2年04期
4 王建疆;;我们缺少一个什么样的审美[J];学术月刊;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勇;袁海燕;;失语的乡愁——当下类型电影的中国化问题[J];齐鲁艺苑;2011年02期
2 王洪岳;;精神建构的彷徨与出路——兼与王建疆先生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2年04期
3 朱维;;“意境”创造性转化的启示和问题——由李泽厚入选《诺顿理论和批评选集》引发的思考[J];文艺争鸣;2011年04期
4 王建疆;;儒家美学的内审美性质、特点及其当代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严翔中;“货币时代”的审美人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丁龙海;当代审美功用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红伟;审美救赎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建疆;;中国美学:主义的喧嚣与缺位——百年中国美学批判[J];探索与争鸣;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之纯;;谨防传统文化“山寨化”[J];黄金时代;2011年03期
2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J];中小学管理;1997年04期
3 刘冬影;;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结合[J];才智;2011年22期
4 ;雅俗共赏,草堂诗意升级[J];西部广播电视;2011年09期
5 韩凤冉;;传统文化要传承更要传播[J];出版参考;2011年18期
6 ;隐者孟尧:眷恋传统文化,带女儿隐居深山读经[J];黄金时代;2011年05期
7 王晖;;陈春:弘扬传统文化就是最大的公关[J];公关世界;2010年06期
8 丁庆龙;;邓予立:汇海蛟龙腾空起 赤子之心系中华[J];华人世界;2011年09期
9 ;青年学者狠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6期
10 赵丽丽;;中国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论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佳;;传统文化与社区先进文化建设[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宋志军;;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出版营销过程的启示[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3 陈沛沛;杨枝青;杨杏林;张晶滢;肖芸;苏丽娜;;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大伟;;皇帝的新衣:来自北京老胡同的吊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6 李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人才管理的启示[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7 冯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改革[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刘梅;;论心理学形神观整体恒动思想[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田峰;;传统文化与晋江文化的现代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杜熙茹;;我国传统文化在假日体育旅游中的和谐共享——以南海西樵山对南狮的策划为例[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邹华;中国美学原点解析[N];美术报;2005年
3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孙焘;中国美学向世界打开了大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 整理 秦韵佳;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文安;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6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7 郭树芹;唐代涉医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乔玉光;危机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北方草原传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张佑林;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玉梅;线造型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2 谭艳红;夏目漱石和传统文化[D];湘潭大学;2001年
3 王继太;绘画个性化语言的探索[D];延边大学;2004年
4 王小良;论中国佛教的末法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盛辉;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雨眠;行者无疆—浅析中国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冷旭芝;灰色在油画语言中的心理呈现[D];青岛大学;2007年
9 包健;传统精神的现代重释[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周志朋;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价值及价值实现[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1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7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