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试论“积淀说”与“突破说”

发布时间:2018-05-11 06:05

  本文选题:李泽厚 + 积淀说 ; 参考:《学术月刊》1993年05期


【摘要】:1986年,初出茅庐的刘晓波向美学泰斗李泽厚挑战,在《中国》7月号上发表了《感性·个人·我的选择——与李泽厚对话》,此文曾引起了两种毁誉不一的极端性评价。当我们对前一阶段的美学研究进行一种必要的总结,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时候,李泽厚的“积淀说”和刘晓波的“突破说”便成为一种不容回避而又必须超越的课题,这也就是笔者撰写此文的原因。本文力求在严肃的学术立场上就李、刘之争的美学问题加以讨论。
[Abstract]:In 1986, the fledgling Liu Xiaobo challenged aesthetics to fight against Li Zehou, and published "my Choice with Li Zehou" in the July issue of China, which has caused two extreme evaluations of disrepute. When we summarize the aesthetic research in the previous stage and try to build on it, Li Zehou's "accumulation theory" and Liu Xiaobo's "breakthrough theory" become an unavoidable and must be surmounted topic. This is why I write this article.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aesthetic issues of Li and Liu in a serious academic positio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行;创作中的“非自觉性”是对思想性的更高要求[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3期

2 何洛;周忠厚;;评《形象思维再续谈》[J];文学评论;1980年05期

3 忍言;;翻新自有后来人——谈李泽厚[J];读书;1981年01期

4 包遵信;;迈向自由王国的足印——读李泽厚《美的历程》[J];读书;1981年08期

5 吴予敏;;蔡仪李泽厚同志谈美学[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6 贾明;;评《美的探索》对李泽厚美学观点的批评[J];学习与探索;1981年06期

7 丛英奇;“历史之迷”的探求与“结构方程”的予言——李泽厚同志美学思想述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8 杜东枝;论美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其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与朱光潜、李泽厚两同志商榷[J];思想战线;1982年03期

9 何以刚;;关于美的本质问题——兼与李泽厚同志商榷[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10 ;李泽厚谈治学经验[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明;;作为科学的文艺学是否可能[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各单位交流研究和教学情况[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3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5 ;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6 朱存明;郑广智;;《人类学美学的崛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肖荣;;论艺术直觉的特点和作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8 秦忠翼;;论文艺创作中的理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9 赵心宪;;新时期《讲话》研究的哲学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10 李金坤;;《诗》《骚》龙凤文化意蕴发微[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隆民;落幕前的美学沉思[N];贵州政协报;2000年

2 贺圣遂;此时谁最赏[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江思南;依旧是春风杨柳[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舒平;一代启蒙者的悲剧情结[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朱辉军;片面的历史观与艺术观[N];文艺报;2000年

6 刘逸;走进艺术森林[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7 肖启;插图珍藏本书籍走俏于市[N];文汇报;2001年

8 吴炫 汤拥华;开创艺术思维研究的哲学境界[N];文艺报;2001年

9 骆玉明;说起那些名字[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许阳;性情中人李泽厚[N];中国包装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年

2 钱善刚;本体之思与人的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谭佳;现代性影响下的“晚明叙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6 董晔;《世说新语》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施依秀;李泽厚学术思想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海燕;人性结构及审美在人性建设中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程薇;试论李泽厚情感本体论的成因及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春海;试析荀子的伦理制度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黄婷;“压抑”与“重返”:社会主义经验的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谢安民;中国启蒙的现代性追求[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晨捷;先秦诸子“德”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元民;“势”“意”“骨”“神”[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72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72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8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