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李泽厚后期实践美学的理论价值、文化意义与美学史地位

发布时间:2018-05-11 22:13

  本文选题:李泽厚 + 实践美学 ; 参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李泽厚在后期建立起以人类学本体论哲学为基础的"主体性实践美学"体系,这既是一种"哲学美学",也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美学",更是一种"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作为一种与当时国内"思想解放"的文化氛围有着高度契合的人文思想,它适时地引领和促进了1980年代的文化启蒙、人性解放和命运反思;而作为中西思想文化对话交融的产物,它也得到世界美学权威的认可,为21世纪人类把握自己命运、为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以及中西文化的深入对话提供了可能。尽管一直受到学界的诸多质疑和批评,但值得肯定的是,它超越了"西方美学在中国"的特定框架,开创了现代"中国美学"独特的话语谱系,奠定了中国当代美学学科的建构基础和发展方向,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美学研究者,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Abstract]:Li Zehou established a system of "subjective practical aesthetics" based on anthropological ontological philosophy, which is not only a "philosophical aesthetics", but also a "Marxist aesthetics", but also an "anthropological ontology aesthetics". As a kind of humanism thought which is in accord with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at that time, it leads and promotes the cultural enlightenment, the liberation of humanity and the introspection of destiny in the 1980s. As a product of the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ology and culture, it has also been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aesthetic authority, which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human beings to grasp their own destiny in the 21st century, for the world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and for the in-depth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lthough it has been questioned and criticized by many scholars all the time, it is worth affirming that it transcends the specific framework of "Western aesthetics in China" and creates a unique discourse pedigree of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It has laid the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subject, cultivated and influenced a large number of aesthetic researcher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2&ZD111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资助项目:AHSKQ2014D102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资助项目:gxyq ZD2016203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奎志;体验美学:走出实践美学后的一种可行性选择[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成复旺;;审美、异化与实践美学[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1年00期

3 曾耀农;浅谈实践美学的开放性[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4 曾耀农;开放性:实践美学的发展策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2期

5 曾耀农;实践美学开放性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王庆卫;对实践美学的再认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曾耀农;论实践美学的开放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邵滢;从“实践”的界定反思实践美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李丕显;实践美学的时代意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曾耀农;开放性:实践美学的发展策略[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陈士部;;实践美学的新变:新实践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兼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中国化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张黔;;实践美学的现象学维度[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4 陈晓春;熊良智;;从中国传统本然美学看实践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林朝霞;;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的发展与困境——评朱立元《简论实践存在论美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薛富兴;;李泽厚前期实践美学的基本理路[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7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8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汪济生;;是相映生辉之作,还是自相抵牾之笔?——评实践美学的孪生概念“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汪济生;;动物是否在自然面前永远被动和无能——评蒋孔阳及实践美学派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动物观[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彭公亮;内在视域的“实践美学”新构建[N];文艺报;2008年

2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认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李志宏;在“美的事物”中寻找“美”如同水中捞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2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付书朋;实践美学自然美论的反思与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4 周敏;马克思实践观视阈下中国当代实践美学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5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金成;李泽厚、朱光潜实践美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论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75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75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