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艺术起源理论的中国形态——“中国美学:1900~1949”研究之一

发布时间:2018-05-13 13:19

  本文选题:艺术起源 + 现代中国美学 ; 参考:《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摘要】:20世纪上半期,中国美学在展开自身现代理论建构时,追踪、仿效西方美学相关知识,集中探讨了"艺术起源"这一问题。把艺术起源归于劳动实践或游戏或同情,就是现代中国艺术起源理论的三种主要形态。其中,"艺术起源于劳动实践"观点的影响最为广泛;"艺术起源于游戏"观点则直接反映出西方近代心理学家的重大影响,其基本理论资源是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和谷鲁斯的"练习说"。而"艺术起源于人类同情"观念之所以能在中国美学现代理论建构中产生具体影响,与其特别重视人类情感研究不无关系。
[Abstract]: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hen Chinese aesthetics began to construct its own modern theory, it followed and imitated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western aesthetics, and focused on the issue of "the origin of art". To attribute the origin of art to labor practice or play or sympathy is the three main forms of modern Chinese art origin theory. Among them, the viewpoint of "art originates from labor practice" has the most extensive influence, while "art originates from play" directly reflect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western modern psychologists, whose basic theoretical resource is Schiller. Spencer's theory of excess energy and Gulus's theory of practice. The reason why the concept of "art originates from human compassion" can produce concrete influ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the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human emo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4期

2 单南平;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7期

3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薛雯;梁实秋反对克罗齐?——梁实秋与克罗齐文艺观的异与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李伟;试论康德美学的“判断在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7 翁瑜;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独特个性[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8 王德岩;当代中国的社会变化与高校美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曾耀农;论影视的审美教育功能[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张楚廷;全面发展实质即个性发展——重温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顺利;;岭南祠堂的审美特点探析[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邹元江;;情立世界[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天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芬;执守·反拨·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D];四川大学;2003年

6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7 钱志富;诗心与现实的强力结合——七月诗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9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晓莉;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论钱钟书杨绛小说的知识分子抒写[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牛鸿英;论老舍小说的三重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黄誉;童话写作中的幻想新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吴小平;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吴南松;英语格律诗汉译方法回顾与思考[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10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同华;简论中国原始社会的绘画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2 章启群;关于亚里士多德诗的起源理论解释的一点异议[J];江淮论坛;1981年03期

3 王磊;;文学艺术起源问题管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4 潘颂德;严承章;;“我唱了我的反抗之歌”——学习鲁迅关于音乐的论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1年03期

5 萧兵;艺术起源与人的能动性[J];文艺研究;1982年06期

6 ;原始艺术是“巫教文化”的产物[J];社会科学;1982年10期

7 张荣生;非洲民族传统雕刻[J];美术;1982年10期

8 陈广宏;正确理解“艺术起源于劳动”说——与姜庆国同志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9 王东明 ,徐学清;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也谈艺术不仅仅起源于劳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10 同力;哈尔滨的冰灯[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存明;郑广智;;《人类学美学的崛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张子中;;关于艺术本源的美学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安静;路由;杨正;;当代电子游戏的艺术性[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立元;拓展人类学美学的新天地[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吕明鉴;迷思 心灵与设计[N];中国黄金报;2001年

3 赵敏俐;古代文学研究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化[N];文艺报;2002年

4 丝 雨;“创造性基因”揭开人类艺术起源之谜[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四川泸州市美协版画艺委会 邓光源;儿童版画教育的实践[N];美术报;2003年

6 文津;让散落民间的曲本文献重放异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风 扬;梦幻般的捷克电影海报[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戴明朝;一个艺术人类学学者的美学亲证[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刘海梅;神游于理论与批评之间[N];文艺报;2004年

10 汤玲;“中国花鼓灯第一村”缘何花落珠城?[N];蚌埠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2 倪建林;原始装饰艺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恒贵;卢卡奇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3年

2 彭立鸿;普列汉诺夫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文庭;审视·启示·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素萍;缪斯的功绩——文艺起源与审美的女性因素[D];中南大学;2004年

5 贾静;试论玛克斯·德索的艺术科学论[D];河北大学;2004年

6 贾怀鹏;生命之泉  艺术之源——艺术起源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其;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兴起和演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8 刘素琼;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扎染图案设计研究与应用[D];江南大学;2005年

9 张晓兰;宋代伎艺及其对元杂剧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3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83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e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