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探究
本文选题:味 + 美 ; 参考:《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国艺术精神的表现和具体化。"味"从最初的饮食感觉经过不断地演化而上升为一种美感,与人类的审美活动联系起来,并在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味"的研究,本文主要从以"味"为美、"味"的发展升华、"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味"的当代价值审视四个方面来探究中国古典美学"味"这一范畴,从而加深对"味"这一范畴的理解。
[Abstract]:Taste, a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is the embodiment and embodiment of Chinese artistic spirit. Taste "evolved from the initial food feeling to a sense of beauty, which was connected with human aesthetic activities and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literary creation and literary criticism. Now people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ast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ategory of "taste"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from four aspects: "taste" as beauty, "taste" as the development and sublimation, "taste" as its influence on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and "taste" as its contemporary value.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tegory of "taste".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培坤;论"味"的演化[J];荆州师专学报;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刘薇萍;杨从玉;;现代花艺设计中创新造型和艺术理念的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3 高东海;;先秦农业生态观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4 黄妍;桑青松;;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人际空间距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茂发;;析“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6 梁宇;;从舞赋走进汉代舞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张琼;;《列子》连词性结构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非云华;;论诗歌之味与饮食之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9 王燕飞;;简析网页设计中的空白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10 姚爱斌;意境与意象两种至境艺术形象的审美差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明;;简论《管子》的社会保障思想[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马正平;;“美”字“六书”与“本义”研究述评[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韦大文;;《黄帝内经》中“味”与气、阴阳、五行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姗姗;;浅析汉画像鸡首人身神怪象征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震云;;孔子的司法实践与法制思想[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江慧萍;;《管子》安民思想及其现代意义[A];2013第八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9 王硕民;;论《管子》和合谐辑观对强军的启示[A];2014第九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4年
10 杨琳;;耽耳习俗与猪神崇拜[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冬梅;从心论治中风病的理论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金;墨家的宗教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7 黄恒学;高校德育人性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兰;不交易的“交易者”:广西隆安县南圩镇亥日的牛中[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志平;重塑“师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朗;;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几个问题——《中国美学史大纲》绪论[J];学术月刊;1985年08期
2 范均;;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双重主题——评《中国美学史大纲》[J];学习与探索;1987年03期
3 刘方;;评《静默的美学》[J];固原师专学报;1992年03期
4 罗翊重;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思维模式的深层探索[J];学术探索;1997年04期
5 彭修银;关于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系统化的几个问题[J];人文杂志;1992年04期
6 杨春时;杨晨;;中国古典美学意象概念的主体间性[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程地宇;文之本体与道之本相——艺术空白片论之二[J];探索;1991年04期
8 陈云梅;审美的瞬间——中国古典美学的时间意识探微[J];齐鲁艺苑;1999年04期
9 李满;;中国古典美学的凝神静虑说及其与道禅哲学的渊源[J];创作评谭;2005年02期
10 魏久尧;;中国传统大学精神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李庆本;;原始儒学与中国古典美学原则的确立[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张立斌;;美学:学科发展的体系性及界限性[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7 ;闭幕词(摘要)[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8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10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军海;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亟须解决的三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2 肖瑶;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王学海;中国美学原点的反思和建设[N];文艺报;2005年
5 李修建;直面器物的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9年
6 潇牧 李雪;中国现当代美学该如何发展[N];中国艺术报;2011年
7 常智奇;建构自然整体 和谐论的美学观[N];文艺报;2005年
8 刘悦笛;生活美学:全球美学新路标[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常芳 中南民族大学;东西互补引导美学未来走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金雅;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2 王鹏英;二程理学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鹤立;试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三分思维方式[D];安徽大学;2004年
2 王婷婷;中国古典美学中“拙”的美学阐释[D];暨南大学;2013年
3 杨江涛;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悲”[D];郑州大学;2005年
4 刘建玲;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敏;中国古典美学“妙”范畴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姚爱斌;中西美学审美类型论比较——康德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对话[D];安徽大学;2001年
8 圣静;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清”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程一聪;中国古典美学“谐”现象探微[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赵翠珍;中国古典美学言说方式的生态智慧[D];鲁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13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1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