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自然审美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8-05-20 13:46

  本文选题:自然审美 + 物感说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摘要】:自然审美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形态 ,人类在自然审美活动中产生了形式感 ,实现了由耳目快感到心理快感的飞跃 ,培养起对现实对象超物质功利的精神性审美态度。自然审美也当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 ,它可以拓展和提高整个审美活动的精神品格。自然审美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方面 ,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生态美是自然审美的当代现实形式。
[Abstract]:Natural aesthetics is the earliest aesthetic form of human beings. In the natural aesthetic activities, human beings have produced a sense of form, realized the leap from ear-eye pleasure to psychological pleasure, and cultivated a spiritual aesthetic attitude towards the practical objects of super-material utility. Natural aesthetics is also the highest aesthetic state of mankind, it can expand and improve the spiritual character of the whole aesthetic activities. Natural aesthetic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moting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rebuilding the spiritual connec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cological beauty is the contemporary realistic form of natural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
【基金】:南开大学校内自选项目课题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霞;论儒道生命观的理性精神及其历史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蒋天平,肖云华;汉诗英译中的人称可译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刘伟菁;孔子启发教育思想的时代诠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郭淑新;朱子、阳明圣人观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董雪静;从《文选》的赋体分类看萧统的文学观[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6 鲁星,翁永庆;对当前科学技术期刊工作的几点认识[J];编辑学报;2003年01期

7 王贵明;译作乃是新作——论埃兹拉·庞德诗歌翻译的原则和艺术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王贵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朱玲玲;诔文与谥议起源考[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杨晓芳;司马相如《封禅文》与汉武帝封禅[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廖名春;;楚简《周易》恛卦六二爻辞新释[A];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易学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2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洋;阐释与重构—《韩非子》研究新论[D];浙江大学;2004年

7 刘强;《世说》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4年

8 刘雅杰;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袁绣柏;近代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欣;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方高;论《资治通鉴》史论中司马光的治国思想[D];湘潭大学;2002年

2 郑明星;刘宗周政治思想论[D];湖南大学;2002年

3 高立梅;儒家“仁义”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闫军利;诗歌翻译的美学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纪红;论《诗经》中叠字的英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万雯;简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辩证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黄s,

本文编号:1914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14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