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网络时代审美观念的转型

发布时间:2018-05-20 16:39

  本文选题:网络文化 + 审美 ; 参考:《人文杂志》2001年02期


【摘要】:电子艺术的兴起是 2 0世纪艺术领域内最令人惊叹的变革 ,尤为令人震撼的是 6 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 80年代以来的网络技术挺进人类艺术领域。网络的出现 ,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及审美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审美观念的当代转型事实上也是美学本身的当代转型的根本契机 ,本文对这种转型作一些理性分析 ,以期使大家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转型。
[Abstract]:The rise of electronic art is the most amazing change in the field of art in the 20th century,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since the 1960s and the advance of network technology into the field of human art since the 1980s. The emergence of the network has brought about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way of life and aesthetic concepts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of aesthetic concepts is in fact the fundamental opportunity for the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of aesthetics itself. This paper makes some rational analysis on this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make everyone adapt to it.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立项项目! 编号 :12 62 0 2 3 12 教育部和全国教学研究中心立项项目!编号 :C119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鸣奋;女娲、维纳斯,抑或魔鬼终结者?——电脑、电脑文艺与电脑文艺学[J];文学评论;2000年05期

2 杨新敏;网络文学刍议[J];文学评论;2000年05期

3 冯鹏志;迈向共生的理想——关于网络化与人类生存方式之前景的思考[J];新视野;2000年03期

4 万林艳;网络时代的主体状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刘友红;人在电脑网络社会里的“虚拟”生存——实践范畴的再思考[J];哲学动态;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列华;阮文康;;浅论网络文学批评角色定位的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2 张素琼;;青少年如何面对虚拟社会化与真实社会化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3 孙宜君,桂国民;论我国网络文学创作特点[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赵雪明;;浅析网络文学的通俗化特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5 黄亮;冯泽明;;网络社会中人的道德主体性、实体性和谐[J];长白学刊;2008年06期

6 张宁;;对体育与文学的关系及发展状况的探析[J];长城;2010年08期

7 车佳桓;;虚拟社区的生存状态及其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王雪苓,黄旭;“经济网络”与经济转型趋势[J];财经科学;2001年05期

9 乔翔;;近年来虚拟哲学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程建家;;理论回应:生存的虚拟化与人的本质力量确证——指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的文化解读[J];重庆与世界;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2 柳凌之;;网络和网络时空格局[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3 肖永梅;;大学生虚拟社会实践的内涵解读及整体构建[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4 赵剑英;论人类实践形态的当代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斌;意义与结构[D];暨南大学;2003年

8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单晓溪;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海宁;虚拟世界与人的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缪赤彤;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艺铭;虚拟实践观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创新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林芳;虚拟交往与人的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迪;“知识经济”背景下生产力的哲学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昌秀;格式塔异质同构论视域下的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常磊;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问题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8 段载熙;“网络伦理问题”的哲学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9 唐启良;虚拟实践的哲学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咸泽峰;网络文化中鲁迅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鸣奋;灵境与艺术[J];福建艺术;1999年05期

2 正村公宏;付钧文;;网络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的课题[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07期

3 崔育斌;互联网时代的审美与艺术[J];浙江学刊;1999年03期

4 于衍平;信息数字化对科学认识的拓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12期

5 李艺;信息与信息量[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12期

6 刘友红;技术专家创造了电脑空间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01期

7 胡心智;信息生产力初探[J];哲学动态;199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子师;;观念很关键[J];学理论;2002年04期

2 陈晓英;;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个观念及现代价值浅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沈珂;素描教学应观念与技巧并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4 粘秋生;浅谈“现代派”绘画[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5 姜岩;成人教育管理者素质浅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马秀恰;汉语“天地”成语的对待思维[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张奎志;诗词“言志”、“言情”观念比较[J];江海学刊;2001年01期

8 温潘亚;论结构主义文学史观[J];江海学刊;2001年03期

9 舒伟;对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2期

10 张弘;战国秦汉时期重商与轻商观念的嬗变[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伟钢;;我要安全必须我会安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宇晖;;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转变职业教育观念[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马俊峰;;当代中国哲学的转向与转型[A];2004年学术前沿论坛哲学分会坛论文集[C];2004年

4 袁艳;;试论1958年委内瑞拉的政治民主化转型[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徐丽娟;;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中的几个观念问题[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流科学与技术暨信息工程与电子商务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莉;;军营网络文化的研究与实践[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7 于积亮;;网络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李扬;;培育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文化[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杨帆;;现代政治文明建构过程中的城市规划转型——城市规划及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该向何处去[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郭素君;;由观澜看深圳市特区外土地利用特征、成因及转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美琴;观念正确就会富[N];中国财经报;2000年

2 通讯员 吴博东 记者 牛小力;河北电信强化依法经营观念[N];人民邮电;2000年

3 呼延;冲破观念上的桎梏[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4 孔令文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以新的观念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N];新华日报;2002年

5 舒理;德法家装观念与风格[N];中国建设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俞小石;“纯文学”观念需要反思[N];文学报;2001年

7 甘雯;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N];吉林日报;2002年

8 宋元林;发挥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作用[N];人民日报;2009年

9 陶文;“绿坝”作用值得肯定 不良网络文化还应治本[N];中国改革报;2009年

10 吴克明;网络文化视角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N];组织人事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道稳;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2 陆江艳;“比鸡蛋更完美”[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王井;我国网民对网络文化价值体系的态度适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阮宗泽;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东亚安全[D];外交学院;2005年

5 凌郁之;走向世俗[D];复旦大学;2005年

6 孔洪刚;执政党理念下新闻媒体的转型[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凤玉;美国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历史视野及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10 董立军;中国古代造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宇;古希腊“法律至上”观念的生成及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储江;初中生数学语言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梅婷;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互动研究:教师观念和体验[D];苏州大学;2005年

4 蒲胜军;英语教学中教师电脑技术的观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志英;新时期中国报纸编辑观念的变迁[D];西北大学;2008年

6 王军胜;行政领导者引咎辞职问题探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雷长天;试论传统西洋画材料演变和审美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真伟;1869-1929年美国社会变革中的劳工[D];河南大学;2008年

9 李墨;网络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卢晓建;指向可持续专业发展的教师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15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15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