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走向离散美学:J.M.库切小说中全球邦批判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5 11:24

  本文关键词:走向离散美学:J.M.库切小说中全球邦批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3年

走向离散美学:J.M.库切小说中全球邦批判研究

张白玲  

【摘要】:库切与戈迪默(Nadine Gordimer)、布瑞克(Andre Brink)、帕顿(Alan Paton)、布莱顿巴赫(Breyten Breytenbach)等南非白人作家的写作均被归为值得尊敬的、道德上直言不讳、具有民主异见性质的国际经典。《走向离散美学:J·M·库切小说中全球邦批判研究》考察J·M·库切作品中的离散美学历史观、文学观和文体表征,以及以解殖民为主旨的时代元叙事。通过对同时期库切作品的文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对库切作品的后殖民和后现代角度切入虽然有其价值,但忽略了作品的本土反抗性因素,2、对库切作品中反殖民和反压迫的主题分析往往停留在文本分析层面,忽视对库切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方法论评价。通过引入离散美学的理论切入点和全球邦批判的视角,深入挖掘库切作品中对文化暴力、文化愚昧和文化压迫现象的阐释,指出库切作品是以解构—马克思主义田园文体革命为指导的、具有鲜明解殖民倾向的离散文学,也是当代大众文化中反抗文学(抵抗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并由此构建天与地同尊、人与人同贵的和谐深层文化美学。 第一章《反写世界:全球邦视域中的离散美学》中主要考察库切文学创作中的历史观和离散主体的构建。借由德里达对希腊词汇“世界”中殖民性和异质性因素的考察,指出库切文学创作中的历史观是代表边缘人群的、尊重地区和人文差异的历史观;离散主体的构建主要通过反抗中的净化者这一角色的自我立法。 第二章《美学革命:离散文学及解殖民的真实选择》重点探讨库切的写作策略、离散美学话语批评方法及小说文体的解殖民。库切运用素色写作开启写作自治的平台,运用“同情性想象力”在想象力的解殖民上取得了突破。田园文体的革命既是解构—马克思主义离散美学话语批评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田园/乡野也是库切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立足点和基本视角。继而,离散文体的解殖民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资产阶级写作的、代表中下层民众可能性的文学文体新路,从而生动反映出当代理论旅行的发散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第三章《延异和革命:离散美学的文学表征》围绕离散美学叙事特征展开。霍米·巴巴认为“殖民存在中的延异内孕着激进的美学模糊性”,这种激进的美学锋芒承载着变革社会的重要任务。第一节《独语与呐喊:福与等待野蛮人中的后帝国想象》中将通过对边缘人沉默和卑贱的书写,展示了历史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声音的异见场,这种异见场不仅呼唤着人类历史经验的解殖民,更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何为福,何为祸,以及野蛮与文明的边界。在库切建构的后帝国空城中,帝国的权力架构可以由边缘人的话语和言行上的对抗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减,人类世界的乌托邦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 第二节《俄狄浦斯的父亲们:彼得堡的大师及凶年纪事中家国伦理重构》通过对根深蒂固的神话意象“俄狄浦斯的父亲”这一内涵的解构和革命性阐释,指出在后俄狄浦斯时代,父亲已由大写的单一父亲成为多属性和复数的父亲,继而父子这一由传统政治伦理观统辖的符号域面临着消解。一种由父子共同承担的自思想和心灵开始的革新势在必行,父子关系从亲缘到联系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人类团结合作的兄弟关系会真正实现和到来。 第三节《文学进化论:南大陆的第欧根尼与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其中将要思考以迈克尔·K在大地上的流浪生活所代表的新的文学观和生活观,思考在物质和精神、个人与集体相互龃龉的年代里,人类精神的载体——文学艺术创作的生活状态。迈克尔·K选择一种简单自为、自给自足的自治性离散生活,K身份的解殖民既是对南非隔离制度暴政的反击,也是对日益腐朽的资产阶级文化和艺术生活的反击,文学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不断在革新、斗争和反思中得以进化。 第四章《离散美学和深层文化美学建构》中以深层文化美学建构为离散美学传来佳音:在离散美学曲折而优美的逃逸线上,通过生成女性、生成边缘人群话语和少数族文学,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话语权沃土,为实现民族和人类文化的自主化做出贡献。库切的小说以抵抗的美学和拒斥的伦理对抗同质化和同一化,对知识分子提出了脱离既定利益团体的高要求,同时,离散美学以卑贱为美,以边缘为美,重书了当代崇高美,为建构一种符合人民实际的、健康、自强、厚德、清新的深层文化美学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478.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海花;;拓展小说极限,寻求新的主题——从《慢人》看库切的后现代主义小说观[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2期

2 庄华萍;;《凶年纪事》的叙事形式与“作者时空体”[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3 张冲,郭整风;越界的代价——解读库切的布克奖小说《耻》[J];外国文学;2001年05期

4 石平萍;关于非洲后殖民文学的对话——评《小说在非洲》[J];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5 周长才;风月所以惊世界——对库切小说的一种解释[J];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6 李茂增;;宽恕与和解的寓言[J];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7 翟业军;刘永昶;;无神时代的约伯——论库切的《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J];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8 任海燕;;探索殖民语境中再现与权力的关系——库切小说《福》对鲁滨逊神话的改写[J];外国文学;2009年03期

9 邵凌;;从库切对现实主义态度的转变看库切创作的新方向[J];外国文学;2011年06期

10 赵白生;;库切的三个背景[J];欧美文学论丛;2005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旭峰;解放政治与后殖民文学[D];南开大学;2009年

3 兰守亭;人的困境与拯救——库切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王雪;王充道家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孟彦文;语言从存在论向伦理学的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李霞;生命本位与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武;龚圣理;;中国古代社会及其私有制的终结——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饶洪生;;遵义会议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王威;;美妙的天籁——黑龙江流域三小民族民歌比较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4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8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3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4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任海滨;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非暴力的无声呐喊——析库切再现酷刑的叙事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黄芙蓉;叛逆者的悲歌——论寇兹小说《耻辱》中的大卫[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3 王敏;从种族角度看库切的作品《耻》[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4 颜晓川;董革非;;他者之域:和解的希望——《耻》的后殖民解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董之林;读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J];当代文坛;2005年01期

6 王丽丽;一曲殖民主义的哀歌——评1999年布克奖获奖小说《耻辱》[J];当代外国文学;2000年03期

7 夏琼;扭曲的人性,殖民的悲歌——评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1期

8 金明;在孤独中走过的生命之旅——解读纳丁·戈迪默的《无人伴随我》[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4期

9 段枫,卢丽安;一个解构性的镶嵌混成:《仇敌》与笛福小说[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4期

10 仵从巨;范蕊;;三重主题及其完成:关于库切之《耻》[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嵩;库切小说的艺术特色及其笔下的南非[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勇;性·人性·历史[D];暨南大学;2005年

3 蔡云;沉默抵抗压迫[D];兰州大学;2006年

4 马淑君;后殖民语境中的主体性问题[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薛武;走向后现代现实主义[D];苏州大学;2006年

6 吴美丽;“寻找自我”—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库切之《耻》[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杨海燕;《耻》的后殖民主题及其叙事策略解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春霞;流散文学的文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王景莉;重写《鲁滨逊漂流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叶林峰;库切小说人物的命运与救赎[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翼;;电视,第三种话语[J];艺术广角;1996年04期

2 阮先凤;;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话语权的转变[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杨石乔;;毛姆短篇小说《午餐》的多元解读[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05期

4 太阳;;正常背后有许多不正常[J];中学生百科;2008年18期

5 姚蔚;;商务谈判中低调陈述话语现象的权力顺应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陈欣;;由“80后”被批判所引发的话语权力泛滥问题[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2期

7 滕玉敏;;从“被英雄”到话语权——读光盘长篇小说《英雄水雷》[J];红豆;2010年11期

8 杨海燕;;用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解读《黄色壁纸》[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9 曹广涛;福-赛理论与外语专业课程设置[J];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10 贺园;"天使"的悲剧——《搜神记·女化蚕》的女性主义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骏翚;;关于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美学现代化问题的质疑[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彭康洲;;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多元视角研究及策略[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王婷婷;;盛宴的背后——在青春文学中寻找和重构青少年身份认同[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吴文虎;黄桂萍;;草根文化浪潮里的声像本质——播客社会文本的意义解读[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世纲;李军;姜波;;大学生群体中边缘人物的心理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霍俊明;;缓缓地涉过那片诗歌水域——李小洛访谈录[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谭光辉;;新世纪文学家的失约与失信[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宁;;互联网时代的欲望呈现与意识形态生产——以新浪博克“文学死了”事件为例[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坚;;“父父子子”——论儒家的纯粹父子关系[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10 杨虹;;城市变革中的金钱话语——近20年商界小说对城市文化的一种书写[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纪霖 华东师大教授;[N];组织人事报;2011年

2 何岚;[N];安徽经济报;2003年

3 记者 孟昭丽;[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木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裘寅;[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7 庾康 仲崇山;[N];新华日报;2006年

8 记者 张建琛;[N];经济参考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邓万祥 吴书秀;[N];中国贸易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淼;[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白玲;走向离散美学:J.M.库切小说中全球邦批判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赵洪武;技与道—中国传统技术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刚;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与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余婉卉;“学为世界人”的迷思——晚清民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D];武汉大学;2010年

7 陈由歆;话语权力的再生产[D];河南大学;2010年

8 吴高泉;乡土叙事[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李晓红;民国时期上海的知识女性与大众传媒[D];厦门大学;2007年

10 葛卉;话语权力理论与90年代后中国文论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岩;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延边大学;2012年

2 尹嵩;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的博弈与权力关系的重构[D];辽宁大学;2011年

3 吴伟;论微博的公民话语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范为;中国气候外交的话语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磊;网络公共话语权的断裂与治理[D];中南大学;2010年

6 施琳玲;网络空间医患话语权博弈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张彦哲;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8 李立;网络设计师品牌女装的中产阶层身份想象[D];苏州大学;2013年

9 杨亚峰;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10 王洁;解读传媒话语权力[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走向离散美学:J.M.库切小说中全球邦批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1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1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8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